祭祀所用为“供品”
去年以来,青岛市殡仪馆大力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全面升级智慧殡葬管理与控制系统,给市民提供更环保文明的缅怀环境。在新建的无烟化电子祭祀区域,记者看到,这里配备了134块电子祭祀屏,祭扫家属可通过手机扫描屏幕二维码创建纪念馆,将逝者信息与祭祀屏幕连接,以电子形式的香烛、鲜花、音乐和供品取代传统实物贡品进行祭祀,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这是2024年4月3日某报第18版《青岛生态安葬不断打造新特色》一文中的一段话,其中出现了电子形式的“供品”和传统实物的“贡品”,即两种祭祀方式所用的“gongpin”不一样的尴尬情况,后者无疑是错的。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而且“供”字注释(1)的内容就是:“把香烛等放在神佛或先辈的像(或牌位)前面表示敬奉;祭祀时摆设祭品:供果|遗像前供着鲜花。”这里所写的就是“供果”,供果是主要的供品。而“贡品”则是指古代臣民或属国献给帝王的物品。用不太文雅的话来说吧,供品中的供果只是摆设一下而已,被祭祀者一点儿也享用不了;而贡品则是被接受者所享用了。
由此可见,供品与贡品虽然读音相同,一字之差,但意义却悬殊较大,且有死人与活人(还不是一般的人)之分,因此,我们在使用时,务必要多加小心,不能用错。
作者:孙延宜,山东省滕州市人。1980年于滕州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入空军一机校,1982年秋军校毕业后,分配至兰空航空兵部队工作,历任师直修理厂军械师,航空兵团定检中队军械分队长、政治指导员,飞行大队政治教导员等职,空军中校军衔,2001年选择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转业。喜欢文字,坚持读写,在军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数百篇。《乡村精短文学》专栏作者。《大众日报》特约评报员。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稿须知:
1.投稿需先关注《乡村精短文学》。
2.投稿微信号:13877397223
3.投稿被平台发表(字数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请原创的可以获得读者赞赏费),收到赞赏费7天后,赞赏费的80%作为作者的稿酬,其余20%用做平台运营管理。
本文由《乡村精短文学》原创,欢迎长按下面二维码图片识别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