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初,久未工作的陈丕显收到了中央的任命。

中央安排他到云南,担任省委书记。与此同时,老友叶剑英、昔日老首长粟裕给予他建议,劝他干脆回部队。

是奉命去云南?还是回到部队去?陈丕显犹疑时,胡耀邦的话给了他定心丸,也让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丕显与刘少奇

1966年,陈丕显不幸患上了癌症。

陈毅元帅得知此事,十分焦急,他几度询问陈丕显的病情,关心他的情况。陈毅很痛心:“阿丕,比我小十几岁,正是担负重任的时候,可是却得了这样的病,真可惜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口中的“阿丕”,自然指的就是陈丕显。

陈丕显出生于1916年,要比陈毅小上整整15岁。陈丕显虽然年纪小,但却早早参加了革命,1931年,他15岁时,就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陈丕显与我们熟知的领导人胡耀邦,都是革命征途中著名的“红小鬼”。

一路走来,陈丕显始终为革命事业坚定地奋斗。新中国成立时,陈丕显是苏南区党委书记、苏南军区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陈丕显忽然接到华东局负责人谭震林的电话,电话中谭震林通知他:“中央和华东局决定调你到上海工作。”

当时上海市的市长就是陈毅,陈丕显收到通知后,很快赶赴上海向陈毅报到,陈毅对这位老熟人的到来非常高兴,毕竟二人在战争时期就多有接触,以前陈毅是新四军的代军长,指挥新四军作战,而陈丕显则负责书中的地方党政领导工作,对陈丕显的工作,陈毅很满意。

建国后再次与陈丕显共事,陈毅的喜悦溢于言表,一见到陈丕显,他便高兴说道:“陈丕显,想不到我们又在一起工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陈丕显到上海工作,他历任上海市委第四书记、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上海局委员等多个职务,在上海勤勤恳恳付出多年,陈毅被调到中央后,每次回沪,陈丕显还是会积极地向陈毅作报告,汇报上海的发展情况。

陈丕显为上海经济的恢复、发展呕心沥血,然而到了1966年,陈丕显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患癌症的陈丕显身体上承受着巨大的折磨,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陈丕显的工作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1966年,陈丕显抱病到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他带着夫人谢志成到了陈毅家中,受到陈毅、张茜夫妇的热情招待,张茜亲昵地拉着谢志成的手,招呼她坐下,嘴上对丈夫陈毅一通埋怨:“真是的,请人来吃饭,也不好好准备准备。”

饭桌上,张茜细心给陈丕显夹菜,关心他的身体。

陈丕显言无不尽,他将自己的病情、以及如今的治疗情况悉数讲了一遍,陈毅哀叹,语气中还带着责备:“既然有病,你就好好养你的病嘛,来开什么会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丕显与陈毅在饭桌上畅聊知心话,尤其是面对当下的局势,他们充满无奈。陈毅老总向来直爽开朗,到了这个时刻,他依然以豁达的态度应对,和昔日的老部下碰杯,嘴里说着:“管它呢,明天的事明天再说。说不定这是最后一次啦,让我们干了这最后一杯......”

酒中喝的是畅快,但在场的陈丕显,心里装的不止是自己的病情,还有许许多多的国家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丕显(右)

尽管他身患重疾,但在需要他的时刻,陈丕显都义无反顾。1967年,陈丕显还在病中,周恩来总理给他打来电话,一方面是关心他的病情,另一方面,是中央希望陈丕显出来工作。

陈丕显告诉周总理:“身体还好,可以坚持工作,有什么任务,总理您就下命令吧。”于是,在复杂的形势下,在糟糕的身体状况下,陈丕显继续回到上海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右四)、陈丕显(右一)

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复杂的、动荡不安的时期,陈丕显虽尽心而为,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也和许多人一样,同样面对着无工作、待分配的命运,这让病中的陈丕显忧心忡忡。

为了能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陈丕显甚至多次给党中央写信,表达自己想要继续工作的强烈愿望。1974年,邓小平得知陈丕显的情况,亲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他真挚表示:

“陈丕显同志曾多次提出到北京治病,未予受理。最近上海市委安排他为市革委会副主任,我的意见,他还年轻(不到六十),也有能力,是否可以考虑先调到北京,然后分配到哪个省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丕显与邓小平

那时已年过八十的毛主席也身患重疾,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但还是在收到请示之后,很快做出批示:交由汪东兴落实。

就这样,在毛主席、邓小平的关怀下,陈丕显得以前往北京,治疗重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以来,陈丕显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在长期赋闲之余,尽可能地多做一些工作。1976年周总理、朱老总、毛主席相继辞世,叶剑英、华国锋、李先念等党中央领导人审时度势,在国家的紧急时刻,推动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也还给百姓一片清朗环境。

1977年,陈丕显刚过花甲之年,一颗为国效力的真心不改。昔日的老友陈毅已经病逝,当年陈毅与他说过“最后一杯”,成了真正的“最后一杯”。故友已经逝去,陈丕显重新将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陈丕显在上海工作了许多年,但在新的时期,中央打算安排到陈丕显到云南去,担任省委书记。

陈丕显正在考虑,他尚未决定去不去,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时,叶剑英来找他,亲自与他谈话,叶剑英说:“阿丕,如果你的身体不适应气候,你就干脆回部队算了。”

粟裕也给了陈丕显建议:“干脆回部队,现在好几个大军区都缺干部,比如南京军区,就没有政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陈丕显一起成长起来的“红小鬼”胡耀邦告诉他:“好久没工作了,抓住时机,无论干什么,先去。”

在几番思量之下,陈丕显认真考虑了大家的意见,最终决定,先到云南工作,许久未工作的他,要先重新回到工作的状态里。1977年,陈丕显到云南,先后担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革委会副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耀邦

此后陈丕显又转而到湖北工作,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勤恳、认真的工作作风。直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中央决定将陈丕显调到中央书记处工作,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陈丕显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陈丕显在中央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还被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的工作能力深受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丕显以年迈之躯,为党和国家做了许多工作。1995年,这位奉献了一生的革命先辈在京逝世,永远离开了我们。#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