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叶紫檀【东山捷报图】笔筒

苏工名家王雅清手刻作品

长16 宽13.5 高15.5cm 重1540克

“赌墅已因胜谢元,即临大事祗夷然。
淮淝捷报传飞骑,屐齿何妨折不全。
鲁珍绝技继朱枀,逸品流传颇寡逢。
对奕人间若无事,传神是谓善形容。”

笔筒不仅是文人雅士的私房爱物,也是收藏家们喜闻乐见的门类。笔筒,承载梦笔生花的典雅,也是艺术个性和文化品位是的展示。不同的材质和纹饰,蕴涵浓厚的文人气息,都让笔筒成为文化传承的缩影。

东山捷报”亦称“淝水捷报”,描写著名的“淝水之战”中名仕谢安沉着应战,最后以少胜多打败秦军,取得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大捷”。此后,“淝水捷报”成了各种艺术表现的经典题材。

清康熙年间,竹刻名家吴之璠就制作了一件黄杨木笔筒,一直存放于内务府中。直到乾隆四十年,乾隆帝无意中看到,被作者精彩绝伦的雕刻技艺所折服,这件笔筒以“东山报捷”为题,通体高浮雕,构思巧妙,于是让造办处工匠在笔筒上刻上自己的御题诗。

此件笔筒选用珍贵的印度小叶紫檀整料雕刻而成,由雕刻名家王雅清先生亲工复刻,巧妙地运用了高浮雕技法,展现了东晋时期著名的淝水之战。这场战役以少胜多,捷报频频,而笔筒上的雕刻正是以此为主题,传递着胜利的喜悦和英勇的精神。

筒壁通景雕刻,采用高浮雕技法,以山崖屏障为界,将画面分为两部分。山壁右侧为曲径幽林,古松插壁,垂荫如盖,松下三位老者围石桌而坐,谈笑自若,正在对弈。三位侍女立于老人身后,手持如意,浅笑闲谈,欣喜溢于言表。山壁左侧树高林深,峡谷重叠。两骑士高举信旗,旗招展,得胜人马正班师回朝,争先恐后,策马奔驰在谷道林间。山涧一侧的石壁上刻着的,正是文章开头所示的这首乾隆题诗。

这件笔筒取材东晋淝水之战的故事。画面中谢安那胸有成竹的神态,表现了运筹帷幄、落子必胜的信心和毅力,与策马疾奔的信使形成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既有各自的独立性,情节上又互相呼应,使两部分构图连成一体。

笔筒整体雕刻层次丰富,纹饰布局紧凑,转景自然,刀功圆润,高浮雕、浅浮雕并施,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让我们能够穿越时空,感受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领略古人的智慧和勇气。无论是从工艺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这件笔筒都堪称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不仅能够为书房增添一份别样的韵味,更能够让我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說明|本文为诗意生活美学编撰,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