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撰稿人@胖到笑 干饭不如看电影
提问:大明星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里,哪一部在内地的票房是最高的?
短暂思考后,你能回答出来吗?
细数起来,皮特共有大约7部电影在内地公映,早年有大名鼎鼎的《史密斯夫妇》等,后有《间谍同盟》《星际探索》等。
但票房最高、也是唯一破亿的,其实是2014年的一部不太出圈的战争片—《狂怒》。
这部电影以二战末期为背景,讲述一支美军坦克车组在德国境内遭遇的惨烈一战,由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变形金刚》系列)等主演,大卫·阿耶(《训练日》《自杀小队》)导演。
《狂怒》于2014年10月北美首映,11月引进内地,与当年的大热门《星际穿越》处在同一档期,当然,存在感与后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但是,《狂怒》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看过的观众除了对皮特的硬汉军人形象印象深刻外,片中刺激的坦克大战也是一大记忆点。
《狂怒》内地票房落在1.1亿人民币,全球票房2.1亿美元,相对于它的6800万美元成本不算亏。该片豆瓣评分目前仍保持在8.0,可见国内影迷对它“偏爱有加”。
影片上映20年之际,小万抽空重刷了一遍,觉得有必要对这部瑕不掩瑜的二战片做一次台前幕后回溯,希望能帮喜欢这部片子的朋友找回更多记忆和收获新的感受。
坦克:绝对“主角”
坦克战电影是战争片大类中的一个细分类,与空战片、潜艇战电影等并列。
虽然坦克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正式登场,但在影史上,以坦克为主角的影片数量稀少,更多是段落式呈现。
比如《巴顿将军》,直到新世纪后才有《白虎》《猎杀T-34》等真正意义上的坦克战电影(均为俄罗斯拍摄)。
究其原因,这类电影的专业性强、拍摄难度大,所以没有足够的准备和对坦克的迷恋,没有多少人愿意尝试。
《狂怒》是少见的将坦克作为绝对主角的好莱坞战争片,片名“狂怒”正是来自片中坦克车的名字“Fury”。
这是一辆二战期间美国研发制造的中型坦克,属于“谢尔曼”系列,综合性能平衡,以机动性见长,广泛配备美军陆军部队。
片中的“狂怒”号坦克由布拉德·皮特为组长的5人机组合作驾驭,细致还原了5人的各自职能以及以车为战场、以车为家的战斗与生活细节。
德军方面的坦克,则选择了二战期间著名的虎式坦克。
它是一款重型的“陆地怪物”,攻击力和防护能力很强,是二战期间盟军坦克的“杀手”。
《狂怒》剧组为了还原历史,向收藏有全球唯一一台仍可以正常运转的虎式坦克的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申请,最终借来了这台无可复制的“真·老虎”进行实拍。
影片中段,4台谢尔曼坦克车队遭遇1台虎式的攻击,短短几分钟里就有3台谢尔曼报废,直到狂怒号凭借速度优势绕到虎式侧方的薄弱部位才将其击溃。
这场戏可以说是《狂怒》电影的最高光时刻,直到现在也是未被超越的大银幕坦克战的教材级呈现。
除了还原真实的坦克战场细节外,也是虎式坦克自二战结束后第一次以真面目面向世人,这段画面独此一份。
关于片中更多坦克的细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官方的45分钟纪录片《 <狂怒> 中的坦克》,相信会涨不少知识。
幕后创作缘起
前面说到,能拍摄一部以坦克为第一主角的电影,主创一定是对战争片有足够的兴趣和表达欲,对战争/历史细节也有足够的耐心考证精神。
导演大卫·阿耶在拍《狂怒》前,并没有战争片拍摄经验,但他对军事/警察题材颇有兴趣。
他以编剧身份参与过经典潜艇战电影《猎杀U-571》,表现缉毒警察的剧本《训练日》被安东尼·福奎阿和丹泽尔·华盛顿拍成电影。
大卫·阿耶曾在海军服役,祖父是二战老兵,他的叔叔也参加过战争。
他曾说,上过战场的人在战争结束后多数不会选择讲述他们的过去,即使是对家人也有所保留,但他们会经常在半夜惊醒。
至亲的经历,让他对探索那些远去的战场和军人的创伤有了兴趣。
在看过大量历史资料后,他选择了坦克这样的封闭空间讲述一个坦克车组身陷德国腹地孤军奋战的故事,并且把时间设定在了二战即将结束的1945年,以此来表达一个令人无奈的悲壮主题——
战争会结束,也快要结束了,但依然有很多人会在此之前死去。
导演请来了美陆军第二装甲师的二战老兵为五位主演介绍坦克车组的生活与战斗,很多故事都是他们自战争结束以来第一次公开讲述。
《狂怒》舍弃了战争片常有的好战之气,“狂怒”号车组的五人,自一开始登场就都展现一个共性——疲惫感。
他们从北非打到欧洲,从诺曼底打到德国,连连的战斗已经让他们精疲力尽,并且身处敌人之国,更充斥一种不安全感。
二战末的德军正规部队已经消耗殆尽,盖世太保们只能强征妇女儿童参军(不服从的会被吊死在路边),因此时常会出现儿童突然射杀盟军的情况。
正是在这种草木皆兵环境里,四个经验丰富但无比疲惫的老兵帮助一个年轻新兵迅速成长,见证了战场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可以有多残忍”;
年轻的新兵也在队长的保护下幸运活到最后等来了战争的结束,就像另一版的“拯救大兵瑞恩”。
另一个需要指出的史实细节,坦克车组里的驾驶员在片中设定为墨西哥裔,口音明显,这是导演特意设定的。
因为在二战中,有超过三十五万墨西哥裔的二代移民参战,但他们几乎未被后人提及。
大卫·阿耶选择墨西哥裔的演员迈克尔·佩纳(《蚁人》《警戒结束》)饰演这一角色,正是为了向那些所有未被提及的拉丁裔无名老兵表示敬意。
剧情争议与“解释”
说了那么多《狂怒》对坦克和二战细节的考究与敬意,接下来聊聊该片当年面临的争议。
其一是剧情的过于美式主旋律,特别是对美军士兵的美化和对德国女性的物化与“意淫”。
影片中段有一段最受争议的情节,皮特带领的坦克车队进驻一个小镇,在摧毁德军残余后,皮特和新兵诺曼来到一德国平民的家中休息。
那里住着女主人和她的外甥女爱玛,她们对美军的闯入十分惊恐。
皮特和诺曼表现出绅士一面后让她们暂时放松,随后开始为两个疲惫的士兵准备食物。
可接下来的设定有些奇怪:在皮特的示意下,诺曼要与爱玛上床,女方竟也没有抗拒,并且突然就如爱人一般难舍难分。
这段情节引来很多吐槽,被指过于意淫和自我美化。
遭受着战乱之苦的德国女子就这样爱上了美军大兵?美军军官如此高高在上,支配着战场上的一切,也包括女性身体,这是怎样的“傲慢”?
尽管过去十年,这段仍是《狂怒》无法摆脱的最大槽点。
其二是影片结尾,皮特与他的坦克组在十字路口以1辆坦克+5个人抵挡住了德军一个步兵营,这是不是过于夸张,不就等同于“抗德神剧”么?
这段情节单独审视的话,确实会觉得夸张,不过结合前段的铺垫,如当时德军士兵的战斗力和人员组成,《狂怒》结尾呈现的战况也是可能出现的。
后有军迷指出,这段戏的原型人物应该是当时的美军士兵奥迪·墨菲,曾以一己之力和一辆履带毁坏的坦克对抗一支德军,据说漫威的美国队长也部分参考了这位“最强单兵”。
相比于德国女孩无条件爱上美国士兵的离奇情节,小万其实对结尾的设定并无反感,毕竟电影都有想象和夸张的一部分。昆汀的《无耻混蛋》也是带着“抗德神剧”色彩的,但并不妨碍它带给人的反思。
《狂怒》的结尾设计,导演也是运用了宗教元素表现五人的殉难和对战争的反省。
坦克履带断裂的地方是十字路口,五个人选择留下就意味着死亡。
惨烈夜战结束后,镜头缓缓上升,以坦克为中心尸横遍地,十字路口就如一个十字架,配合着低沉的音乐,犹如上帝视角下对人间遭遇的悲叹。
总之,《狂怒》是一部有突出亮点也有明显瑕疵与争议的战争片。
它的前段古典、厚重、细节扎实,中段情节突然落俗,结尾又带有一定夸张与浪漫。
放在2014年和2014年之前评价,它可能只是一部及格线之上的战争片,可10年后对比才发现,它已经是难得一见的展现特定兵种的战争类型佳作。
2019年的《猎杀T-34》未能超越它,林超贤在《红海行动》里的7分钟坦克大战足够精彩但也只是片段。
《红海行动》
希望未来,能再见到精彩又不失深度的坦克战电影,更期待看到国产电影在这一细分类型的新突破。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经典周年往期回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