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肛痈。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肛周脓肿的主要症状是肛门部位的肿胀、疼痛、发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肛周脓肿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如肛门外伤、肛门内异物、肛门腺体感染、肛裂、肛瘘、免疫力低下等。肛周脓肿的治疗方法有西医和中医两种,西医主要是采用手术切开排脓的方法,中医则是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机,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中药内服、外用、熏洗等方法,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络化瘀、培土生金的目的。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介绍肛周脓肿的病理、分类、辨证、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希望能给广大患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肛周脓肿的病理

中医认为,肛周脓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湿热邪气侵袭肛门,或者肛门受到外伤、内伤,导致气血瘀滞,肉腐化脓,形成脓肿。肛周脓肿的病理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起期、红肿期、化脓期和溃破期。不同的阶段,邪气的性质和病变的部位不同,因此,中医的辨证和治疗也要随之变化。

二、肛周脓肿的分类

1.肛门皮下疮:指的是肛门皮下组织发生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的病变。此种脓肿的位置较浅,一般在肛门外口附近,肿块较小,疼痛较轻,不易波及臀部,溃破后容易愈合,不易形成肛瘘。

2.肛周腔疮:指的是肛周腔内的脂肪组织发生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的病变。此种脓肿的位置较深,一般在肛门内口附近,肿块较大,疼痛较重,易波及臀部,溃破后不易愈合,易形成肛瘘。

3.骨盆直肠窝疮:指的是骨盆直肠窝内的结缔组织发生化脓性炎症,形成脓肿的病变。此种脓肿的位置最深,一般在肛门内口的深处,肿块难以触及,疼痛剧烈,常波及臀部,甚至会影响膀胱、尿道、阴道等器官的功能,溃破后难以愈合,极易形成肛瘘。

三、肛周脓肿的辨证

中医治疗肛周脓肿,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症状,进行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和外用药物,达到治本的目的。

1.湿热初起证:此证为肛周脓肿的早期阶段,表现为肛门部位出现一个小疙瘩,疼痛隐隐,坐卧不安,但尚未红肿发热。此时,邪气尚未深入,病变部位在肛窦或者肛门皮下,中医认为属于湿热之邪初起,气血未瘀,肉未腐,故称为肛窦疮或者肛门皮下疮。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消肿止痛,通络化瘀,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清热利湿汤、消炎散、通络止痛散等,外用药物有黄连膏、麝香膏、紫草油等,可用于敷贴或者熏洗。

2.湿热壅滞证:此证为肛周脓肿的发展阶段,表现为肛门部位的肿痛加剧,红肿明显,甚至波及臀部,患者食欲不振,口渴不喝,大便干燥或者腹泻,舌质红,苔黄,脉湿数。此时,邪气已经深入,病变部位在肛周腔或者骨盆直肠窝,中医认为属于湿热之邪壅滞,气血瘀滞,肉开始腐败,故称为肛周腔疮或者骨盆直肠窝疮。

3.湿热化脓证:此证为肛周脓肿的成熟阶段,表现为肛门部位的肿痛达到高峰,红肿热硬,患者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舌质深红,苔黄腻,脉滑数。此时,邪气已经充斥,病变部位在肛周腔或者骨盆直肠窝,中医认为属于湿热之邪化脓,气血瘀滞,肉已腐烂,故称为肛周腔疮或者骨盆直肠窝疮。

四、肛周脓肿的预防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因此,预防肛周脓肿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肛门,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肛门受到外伤或者感染;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少吃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的食物,防止便秘或者腹泻,保持大便的通畅和柔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湿热邪气的侵袭,同时,避免长时间的久坐或者久站,防止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不良,导致气血瘀滞。

总之,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中医治疗肛周脓肿,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症状,进行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和外用药物,达到治本的目的。同时,患者也要注意预防肛周脓肿的发生,做好个人卫生,饮食清淡,适当运动,定期检查,保持肛门部位的健康和舒适。

胶州市中医医院普外科 崔焕涛/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

加入“姜大夫答疑”读者群

分享交流专业、有趣的健康知识

●气滞血瘀的 4 大早期信号

●栗子:生吃补肾,熟吃健脾

●免疫治疗:激活免疫系统对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