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上好啊,姐妹们。

清明假期最后一天,我慢慢吞吞地拿起了手机,在NOC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最后半天截止报名之前,给两个孩子填上了基本材料。

如果你之前也跟我孩子一样报名了火花编程AI课的课程,记得按照这个路径:“NOC大赛”->个人报名->“创新思维赛项”->填写个人资料->报名成功。

每个学员从这个月开始到5月底,都有专属的免费赛培课,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查看。

每年3-5月份,都是新一年国家白名单竞赛的报名时间节点,不仅是国白竞赛,教育局等各大机构都在主办赛项,看得人眼花缭乱。

以我们广州越秀区为例,仅老师发给我们的赛事通知,3月份前前后后的数量也可以凑十了,如果还要算上红领巾奖章等活动…… 我自己是默默在电脑里建了这个文件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孩子的事情分门别类整理好,主要是不管数量有多少都容易忘记,年底学校通知要汇总的时候,没有这个随手记的习惯,真的会蒙圈。

每年这个时候社群就是新一番的讨论。参加这些活动嘛,怕太多影响了学业,太少不知道如何选择才合适,如何平衡校外活动和校内学习,往往又是新一轮的讨论点。

那要怎么做才合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一些校外赛事和活动,是学业规划的范畴。和主要看校内成绩、综合表现的学科规划相比,学业规划的可选择范围广义很多。

选范畴也是选赛道的前提,那么确定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很关键。

孩子偏文科,那就多看看一些文化、语言和素质拓展向的活动; 孩子谝理科,那就多看看一些科创、数理和动手实操向的活动;

每年国家发布白名单竞赛的时候,都可以尝试把赛事进行分类,属于哪一类的,关注什么领域,这些基础的信息搜集可以花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过滤下,就大概知道是否合适自己的孩子了。

我也整理了一个excel表格,有需要的姐妹可以保存起来,完整版本在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的消息框里发送“赛事渠道”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资料里包含了报名地址

小学生家庭,可以重点看看这些“自然科学素养类”赛事:

  • 编程类: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机器人类: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

  • 科创类: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

  • 专项赛道之无人机: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

  • 专项赛事之航天航空: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

  • 专项赛事之科学素养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里的“科学素养”赛项、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

小学生家庭,可以重点看看这些“人文素养类”赛事:

  • 语言/作文/短视频/演讲: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

  • 科创+艺术+表演: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

  • 专项赛事之主题教育: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全国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

小学生家庭,可以重点看看这些“艺术体育类”赛事:

  • 绘画书法类: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希望颂”——全国青少年书画艺术大展

  • 音乐艺术类: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里面包含了基本上所有学音乐、乐器、戏剧、舞蹈的类型,可以重点看看)

  • 航天航模类:“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

  • 体育类:全国青少年传统体育项目比赛

有姐妹好奇航天航模类赛事和航天航空、机器人赛事的区别,后者往往加入了人工智能方面的要求,更匹配国家对“自然科学素养”的定位,所以如果孩子想要走科技特长生路线,就要选定位匹配的赛事才有帮助。

一般来说,跟着孩子感兴趣的领域走,后期的蓄力会更好。

这样子可以避免过度压力,或者超规格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去年带孩子参加这些赛事时,一共选择了这几项:

1.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2. 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 3. 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 4. 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 5. 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 6. 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 7. 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但这几个赛事在我们的时间轴里并不是均衡乏力的。

第一优先级,也是孩子们以赛带练、以赛促学来重点学的。

因为我家俩孩子对机器人、编程、科创这些主题比较感兴趣,所以我们就多鼓励他们在这块沉淀。

我们在第2、3个赛事里真的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将一个项目做得尽善尽美,备赛期从早到晚都在设计程序、调试机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寒假参加决赛的时候,Joshua哥哥顶着支原体肺炎的身体,赛前吃住都窝在房间里,对着地图研究自己的程序。比赛完毕后,他闷头就在酒店里睡了一整天,累瘫了。

孩子参加赛事,每年都要有一两个能让他/她感觉到全力以赴、尽力而为的体验,这个过程中他们整个人的潜力才能被激发出来。

无论在赛事中是甜是苦,是笑容还是眼泪,都是宝贵的成长经历。

第二优先级,需要花点时间构思但功夫主要在平时的赛事。

其他的赛事基本上都属于这类,1、4、5、6、7的赛事,我们基本上差不多时间到了开始准备,然后结果随缘,都交给惊喜。

我们1、5进了全国总决赛;4、6到了省赛;7落选。

我这个月打算从过来人角度,跟大家讲讲这类赛事要如何准备,重点是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和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感兴趣可以关注下我近期的推文。

为什么要设定优先级呢,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配比是有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能面面俱到,凡事都做到最好,但有些赛事很有趣,比如音乐素养和文化遗产,如果不参加可能就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

确定哪些赛事是最重要的,哪些赛事是次要的,以及每个赛事的目标是什么,都有利于合理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姐妹们应该也发现,以前国家白名单竞赛是每年一规,从2022年开始是三年一规,也意味着国家对赛事的管理趋于稳定,也是以开放的态度鼓励更多的孩子参加。

我去年带孩子参加这些赛事,还蛮有新鲜和刺激感的,对我自己也是个历练。

一开始陪孩子参赛战战兢兢,什么时候该帮忙,什么时候要鼓励孩子自己尝试,都有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赛事准备中慢慢学着放手,鼓励孩子自己主动去跟老师沟通,我只是做好父母该做的情绪支持,给他信心和鼓励。

慢慢地我发现这样子的效果更好,孩子无论在内驱力,还是抗挫力上,都比我时刻“保护”着他要更有帮助。

毕竟任何一个赛事,都是孩子自己的战场,他需要学着如何长大,而不是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带孩子同样是做新一年的学业规划,我没有了去年的激动感,成就感也已经清零,更多的反而是带着孩子们去反思。

反思去年做的好的地方,以及去年做的不足的地方,以及思考今年还可以怎么做更好。

心理学有句话说:1%的改进毫不起眼,但几百个1%加起来的能量是巨大的。

参加赛事多了,见了太多各种悲喜沉浮故事,不得不说,参加赛事,最难的是家庭如何平衡得失心,并且看到孩子未来的成长弹性。

因为人的进步,不是渐进式的,而是跳跃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名单很多赛事都是覆盖全年龄段,只要孩子感兴趣,从小学可以一直参加到高中。

我也听过一些言论,如果不是为了评优,才不参加这些活动呢。

但如果只这么想的话,你会发现,孩子就很难从中真正习得“长期主义思维”。

听过荷花定律吗?

一个荷花池里,第一天荷花开的很少,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 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铺满了整个水池,那么请问: 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第十五天吗? 错,是第29天。

学任何东西,越到后面越关键,之前的量变都是都是为了最后一刻的质变。我前面画的时间走向,其实在任何时间周期里,都是成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三年、六年、九年,哪怕一辈子……

所以,真正的长期主义思维是什么呢?我认为有关键的两点——

不是坚持重复一件正确的事情,而是坚持改进一个一个小事;

不是忍受枯燥和无趣,而是对未来各种不确定性做好万全准备。

赛事如此、学业如此,做人、做事亦如此。

互勉,Yours,萌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