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连续13年领跑城镇,这一数据体现的是国家政策向农村倾斜,扶贫、技能培训等各项国家政策的实施助力了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对改善自身生活的需求,尤其是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在迅速增加。于是,我们来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加速推进农村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升农村居住环境以配合收入水平的整体上升,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关注领域。

在国家的规划引领下,中国农村住房条件的变化速度前所未有。数据显示仅2019年一年,农村住房安全质量提升率达16%,农民居住幸福指数则比过去5年提高了近30%。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数据背后,正是诸多涉及农村危房改造、住房统一规划建设、宅基地确权等政策的直接成果。

一、危房改造

危房改造补贴政策,就为贫困户在短时间内住进新房提供了巨大支持。仅2023年,中央财政就拨付了61.6亿元用于各地危房修缮。这类补贴的实施,一方面保障了农村住房安全,大幅提高了房屋质量,另一方面更是助推了农村扶贫、农村振兴等工作的开展。

二、农村住房统一规划建设试点

为了改变当前农村住房布局杂乱无章的现状,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建设和改善农村居民住房环境,一项名为“农村住房统一规划建设试点”的政策应运而生。

政府不仅牵头统一建设,还给予参与进来的农户相应的建房补贴。

这种补贴的金额因地而异,根据不同地区的GDP发展状况,补贴金额有所不同,经济好的地区可能高达15-18万元/户,而经济差点的地区则可能在3-5万元/户之间。

这样的政策可以使村内农房式样协调统一,整体提升村庄格调和美观程度。

三、宅基地房屋确权登记,解决归属问题

宅基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政策更是解决了农村房屋归属、继承以及宅基地的一系列棘手问题。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利于加快农村地籍调查、确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加快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完成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从而减少围绕农村宅基地房屋的乱象。

这些政策的背后,饱含着国家对农民的关怀和对乡村振兴的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的指引和努力下,每一个农民都能享受到更好的住房条件,拥有更高的财产性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