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俗称三月三,上巳节历史亦悠久,周代即有,是日需赴水边清洗。《论语》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即是上巳风俗。

传说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传说中原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

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1. 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西晋·陆机《三月三日诗》

2.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唐·徐彦伯《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3.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唐·王勃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

4. 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此日不得意,青春徒少年。晴沙下鸥鹭,幽沚生兰荃。向晚积归念,江湖心渺然。——唐 · 司马扎 《上巳日曲江有感》

5.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唐·杜甫《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6.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7. 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唐·崔颢 《上巳》

8.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唐·白居易《三月三日》

9. 三月三日天气新,临川道中愁杀人。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宋·陆游《上巳临川道中》

10. 单衣初著下湖天,飞盖相随出郭船。得雨人人喜秧信,祈蚕户户敛神钱。黄鸡煮臛无停箸,青韭淹葅欲堕涎。丞相传闻又三押,衡茅未改日高眠。——宋·陆游《上巳书事》

11. 行春莫放一日一,修褉仍逢三月三。忍遣晴光作阴雨,更将急溅涴春衫。——宋·杨万里《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12.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宋·欧阳修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3. 柳絮飞时绿暗,荼蘼开后春酣。花外青帘迷酒思,陌上晴光收翠岚。佳辰三月三。解佩人逢游女,踏青草斗宜男。醉倚画阑阑槛北,梦绕清江江水南。飞鸾与共骖。——宋·赵善扛《破阵子》

14. 一春无况嬾游山,风景依然三月三。十里杨花深似雪,马蹄无路入江南。——宋·仇远《上巳感怀》

15. 寒沙日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月三。扑地柳花新燕子,不由人不忆江南。——明·王微《忆江南》

16.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明·汤显祖《上巳燕至》

特别说明

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