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贺云龙 主余凤

殡葬是民生大事,关乎千家万户。实现“逝有所安”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2017年5月,沂水县先行先试,迈出了沂蒙殡葬改革至关重要的一步。以“基本殡葬全免费”为主要内容的惠民殡葬改革,在全市范围内相继推开。

近年来,临沂市惠民殡葬改革步履稳健、铿锵有力,县(市、区)财政加大投入,免除群众遗体接运、冷藏(3天)、火化等10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全市基本实现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全覆盖,进公益性设施安葬人数累计约40万人,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文明新风扑面而来,绿色生态葬成新选择

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花葬、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慢慢走进人们的视线。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花坛或树丛之中,与鲜花和绿叶相伴,既美观又环保。

“选择花葬,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临沂市民王女士说道。她认为,这种新型的安葬方式让生命以最自然的方式回归大地,是对传统殡葬观念的一次革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沂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孙英介绍,临沂市持续推动沂蒙惠民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因地制宜建设绿色生态安葬设施,在公墓内建设草坪葬区、花坛葬区、壁葬区、树葬区等,为群众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另外,骨灰堂作为一种灵活的安葬方式也在逐步推广,骨灰安葬由“入土”到“入室”,促使传统祭祀风俗向“文明低碳祭扫”转变。

今年3月,临沂市沂水县东跋山公墓等8个安葬(放)设施更是被确定为全省“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项目。

“现在已经有很多市民开始转变传统观念,选择更为环保、绿色的殡葬方式。这不仅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临沂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祭祀方式,文明祭祀成新风尚

清明节期间,在沂水县东跋山县级公墓内,不少墓位前都摆满了鲜花。

“这是前来祭扫的村民留下的,近年来提倡祭祀时‘鲜花换纸钱’,大家也都积极响应。”该公墓管理人员说,“以前人们来扫墓,都是烧些纸钱、摆放一些贡品,现在用一束束鲜花、一声声祈祷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一简一繁之间,彰显的是临沂市日益厚植的乡风文明新风尚。

除了鲜花祭祀,网络祭祀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临沂市民贾先生今年通过临沂市民政局网站为自己的先辈们敬献鲜花,寄托哀思。他表示:“今年在外地不能赶回家祭扫了,网络祭祀弥补了我的遗憾,既方便又环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英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临沂市积极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集体共祭、家庭追思、吟诵祭文、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光信箱”等活动,各殡葬服务机构也积极创建“无烟陵园”,鼓励引导群众文明祭扫、低碳祭扫,将礼敬逝者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

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也推动了文明祭祀新风尚的形成。既是对逝者的最好缅怀,也是对生态环境的最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