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近代中国的军工建设,军迷们大多知道历史悠久的汉阳兵工厂和上海兵工厂,还有生产火炮最多的沈阳兵工厂。这几家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已经系列化,并且质量上乘,虽然跟进口武器比还有一定距离,但以旧中国的工业基础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当时国内的其它兵工厂则显得相对薄弱些,要么工厂规模小,要么武器质量次一些,或者存在时间太短暂。今天跟大家介绍的是当时生产轻武器非常有特色的一家兵工厂,其生产的轻武器性能很优秀,并且有着自己的特色。这就是大沽兵工厂,下面跟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捷克式轻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捷克式轻机枪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大沽兵工厂。大沽兵工厂前身是大沽造船所,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于1880年开始兴建,当时主要承担了修理舰船、海口炮台设施建造等任务。后来转向军火生产,仿造过一批后膛快炮,据说质量还不错。辛亥革命后大沽船坞划归北洋政府的海军部管辖,改名为“海军大沽造船所”,在1915~1925年间曾经建造过多艘小型舰艇。上世纪20~30年代大沽兵工厂则主要仿制轻武器,如轻重机枪、冲锋枪、驳壳枪、步枪等,因为质量好,当时民谚有云:“南有汉阳造,北有大沽造。”

接下来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大沽兵工厂生产过的代表性武器装备,在当时国内技术水准高,生产数量大,且很受欢迎。首先是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轻机枪,捷克式轻机枪自出问世后凭借着其优良的性能深受各国军队欢迎,当时的中国也不例外,许多地方势力从国外大批采购装备部队。由于捷克式轻机枪的采购价格很高,引进技术仿制从而降低装备成本是必然,大沽兵工厂是当时国内第一个成功仿制出该型机枪的军工,通过逆向工程的方法,因为直接买图纸捷克不卖。

伯格曼冲锋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伯格曼冲锋枪

具体时间是民国16年,也就是1927年,大沽兵工厂首先仿制出捷克式轻机枪。仿制成功后开始大规模生产装备部队,张作霖的东北军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数量有一半是大沽造,宋哲元的29军也装备了相当数量的大沽造捷克式轻机枪,每个步兵连配备9挺之多。

接着介绍的是仿德国MP18/28伯格曼冲锋枪,在当时冲锋枪并不是被称之为冲锋枪,而是叫作手提机枪。1920年代的中国,由于军阀内战而被军火禁运,所以伯格曼冲锋枪多从走私渠道引进。因此提高装备量只有仿制,大沽兵工厂于1928年仿制成功,并且在仿制的同时有创新,将装弹口改至下方。这样做的原因是弹匣插入口在侧面的话,射击时会因为弹匣重心的变化而导致枪械重心一直变化,如果射手不一直进行修正,则会严重影响精度。同时为了增强持续火力,采用40发弹匣。

毛瑟C96手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瑟C96手枪

此外大沽造伯格曼冲锋枪采用7.63毫米口径,以便和在中国大量装备的毛瑟C96手枪——也就是驳壳枪/盒子炮的子弹通用。当时中国军队的精锐部队,如警卫连每人配备一支盒子炮和一支伯格曼冲锋枪,近战火力特别强大,关键时刻可用作突击力量。当时很多地方兵工厂都能仿制伯格曼冲锋枪,但是论质量当首推大沽造。

大沽兵工厂仿制的盒子炮也很出色,早在1918年就成功仿制出毛瑟C96手枪,并且有手枪型和卡宾枪型两大种。手枪型又有多个版本:短枪管型,标准枪管型,长枪管型。短枪管型号,其枪管长度只有99毫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不允许生产枪管长度超过100毫米的手枪,所以只能将将原毛瑟C96手枪的枪管由140毫米改短至99毫米,对外称作警用手枪。在当时的中国民间,这三种盒子炮又被称为“三把盒子”、“二把盒子”和“头把盒子”。“三把盒子”就是99毫米短枪管型,“二把盒子”对应140毫米标准枪管型,“头把盒子”则是180毫米长枪管型。

马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匣子

卡宾枪型就是俗称的“马匣子”。区别之一就是枪管长度,标准型号的C96手枪枪管长140毫米,而“马匣子”的枪管长度达到300毫米以上。“马匣子在枪管下方与弹仓的结合部加装了前护木,为端枪射击提供稳固的支点,出于抵肩射击的需要,同时也安装了枪托。与手枪型通过接驳木制枪套作为枪托的做法不同,卡宾枪型的枪托是实实在在的枪托,采用可拆卸设计,通过卡榫机构连接在枪身后部。关于盒子炮其实还有很多历史故事,这里就不展开了。

以上列的这三种武器:捷克式轻机枪、伯格曼冲锋枪、盒子炮,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都是大量装备的武器之一,我们在很多反映民国时期的军事题材影视剧中也经常能看到。大沽兵工厂对这三种轻武器的成功仿制、及大量生产装备部队并获得好评,可谓是深深影响着中国近代军事装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