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明天气

今天北方大部维持晴暖天气,北京最高气温接近27℃,暖过广州;南方大部气温低迷,江南等地最高气温不足20℃。申城亦是如此,受低空切变线东移影响,雨水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一天,8时至16时雨量统计显示,大部地区为小雨。雨水干扰下,白天气温萎靡不振,徐家汇站白天最高气温15.2℃,体感还是有些凉的。

受弱冷空气扩散南下影响,明天白天雨势减弱,阴有时有小雨天气为主,夜里雨止转多云。北到东北风3—4级,相对湿度95%—65%,全天温差较小,在12—14℃,明天依旧是凉凉的体感,还请大家多加件外套出门,谨防感冒。

未来天气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未来一周短波槽活动频繁,本区多降水天气,其12日前后有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切变线北抬影响,今天本区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局部地区雨量中等。东到东北风3—4级。相对湿度95%—65%。气温在13—15℃之间。今天是清明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雨水会给大家上下班交通出行带来影响,注意备好雨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一周,闵行区处在云雨区北侧边缘,晴雨切换频繁。下周前期多云为主,周一、三、四偶有小雨或短时小雨袭扰,下周五前后,雨水相对明显。下周气温总体平稳,“波浪式”抬升,下周二起最高气温重上“2”字头。

春季天气“变脸”快,请大家关注更新的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工作、生活。

清明为何雨纷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明,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每逢此时,天空往往飘起绵绵细雨,使得“清明时节雨纷纷”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一句诗篇。根据1951—2018年期间南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在清明节这天的降雨数据,如果把当天降雨量达到0.1毫米或以上的日子作为一个雨日,下面来看看南方在清明节的雨日概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数据显示,除了正处于干季的云南之外,南方大部的降雨概率均在30%以上,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清明节的雨日多数过半。代表江南地区的长沙、南昌出现雨日的概率更是超过59%。代表华南地区的福州、广州也不甘示弱,降雨概率在45%以上。由此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南方的普遍特点。

那么,为何一到清明节就容易下雨呢?这雨又是怎么来的?为啥多数是绵绵细雨呢?

按照成因,降雨分为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四类,清明时节南方的雨就主要属于锋面。所谓锋面,就是冷、暖气团相遇时的交界面。由于暖空气较轻,被抬升到冷空气上方,当温度降低后就逐渐冷凝形成降雨。

清明节气,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减弱,而来自海洋的暖空气占主导地位,暖气团沿着冷气团徐徐爬升,形成暖锋。由于暖锋移动速度较慢,一般会带来连续性降水,而不是突如其来的暴雨。这就是为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而不是“雨哗哗”。

在我国的东部地区,锋面雨带会发生季节性移动,雨带推移到哪里,哪里就进入多雨期;相反地,雨带未覆盖到的区域降水较少。

春末(约4—5月),雨带主要位于华南地区,带来较多降水,也就是俗称的“龙舟水”。而此时距离北方的雨季(约7月下旬—8月上旬)还很远,由于春季气温回升较快,蒸发加剧,地表缺乏植被覆盖,裸露的沙土遇上大风就会形成沙尘天气。据统计,1991—2020年,二十四节气中,北方平均扬沙日数较多的,集中在清明、谷雨期间。

除了锋面雨,我国南方地区还有可能会出现对流雨。春分后,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半球并不断向北移动,我国受到的太阳辐射增强,地面不断升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形成对流雨。这种降水的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变化较快。

如果恰好遇上冷空气,冷暖气流激烈碰撞,就会出现如雷暴、冰雹、短时强降水等的强对流天气。3至4月,对流雨主要在华南地区出现,到了5月,对流天气开始在全国地区进入高发阶段。

因此,清明时节下雨的天气特别多,这将会带来大量的雨水。春雨的变化还会影响土壤的水分,给农民的春耕生产带来方便。譬如小麦,春天到了,进入“返青”时期,茎和叶由黄变青,这时特别需要充足的水分。油菜也正是准备抽薹开花的季节,对水分的需要也十分迫切。

一起来看空气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7日16时,

闵行区AQI为36,优,

昨天AQI为42,优。

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预报,

今天夜间空气质量优至良,

明天优至良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一起欣赏下

网友谷文萱

在兰坪路华坪路拍摄的美图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上海天气发布、区生态环境局、区气象局

摄影:谷文萱

编辑/初审:赵若楠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