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外资是观察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作为厦门市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厦门火炬高新区始终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以其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强大的产业吸引力,吸引着无数外资企业的目光。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在厦的外资企业发展如何?即日起,央广网推出《外企看厦门》系列报道,聚焦厦门火炬高新区多家外资企业发展近况,了解外企眼中的厦门。

央广网厦门4月8日消息 “作为一家出生在厦门,并且在厦门成长起来的企业,我们对中国,尤其对厦门的经济发展十分看好。”日前,陶朗集团(TOMRA)收集事业部技术副总裁、陶朗环保技术(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永杨表示,陶朗今年计划通过股权交易的形式,实现对陶朗环保的增资,继续加大在新产品方面的研发投入,实现从“在中国制造”走向“在中国创造”,助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对智能回收机进行测试(央广网记者 邬眉 摄)

说起挪威的这家企业,不少人或许有些陌生,但在它五十余年的企业发展历程中,却不乏“第一”的战绩:1972年,发明世界上第一台饮料瓶回收机,陶朗的名字自此出现在大众视野;发明世界上第一台马铃薯蒸汽去皮机,成为全球85%薯条加工过程中的必备设备;发明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废弃物分选的近红外传感器,在矿产分选领域成功发现世界第二大钻石……

2010年,陶朗集团与厦门火炬高新区正式“结缘”,并以此为起点,开始拓展中国市场,目前,陶朗已在厦门拥有3家公司,其中陶朗环保技术(厦门)有限公司是陶朗集团收集事业部在亚太地区的解决方案中心,已申请自主知识产权超过50项,其研发生产的饮料瓶智能回收机供应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发展的十余年里,陶朗见证了绿色环保理念在中国的持续深入,也看到了中国市场未来的潜力。”朱永杨表示,近年来,陶朗在立足研发创新的同时,不断探寻与厦门的深度合作。2023年,陶朗集团收集事业部通过厦门市商务局主导的“一刻钟便民项目”,成功与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部分见福便利店,设置了专门回收饮料瓶的智能回收机。“我们通过设置积分或返利奖励,鼓励市民将饮料瓶、易拉罐等投入智能回收机,再将这些回收物送往专门的回收企业,从而实现包装物的高价值‘再生’。”朱永杨介绍道。

除了投放智能回收机,陶朗还参与了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的建设,为其提供智能化分拣设备,据了解,该设备通过光谱识别技术,可实现塑料餐盒、废玻璃、废纺织衣物等低值可回收物的精细化分拣。朱永杨表示,目前厦门正大力推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与陶朗倡导和践行的企业理念十分契合,“未来我们将持续与厦门本地企业合作,形成相应的回收体系,助力厦门绿色低碳发展。”(记者 邬眉 实习生 李雪晗 通讯员 管轩 刘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