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陆文琨

沿江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

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有序”和“无序”,有时只有一步之遥,如何缩短“这一步”的距离,往往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很开心,我们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前不久,沿江街道侨谊河小广场上的菜农临时疏导点投入使用,这个疏导点不仅解决了老年菜农“自种自销难”的问题,还为周边市民在家门口买菜提供了便捷。这个故事,小北也做了报道。(详情可点: )

而这看似简单的安置工作,过程却并不简单。作为这件事的亲历者,我想把背后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老年菜农占道经营会影响道路秩序,有安全隐患,所以去年7月开始,针对朗山路与侨谊路早间老年菜农占道经营问题,我们大队联系到了龙山社区以及新区城市治理公众委员,希望大家可以共同努力,妥善处理这一问题。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定人定岗”的劝离管理办法是最保守的。于是,我们发动城管队员、社区工作者和城市治理志愿者们每天早上6点开始,轮流对前来卖菜的老年菜农进行劝离。

短期内,这种方法确实起到了效果。然而,菜农们被劝离后便会分散到其他支路街巷摆摊卖菜,问题实则是在转移,所带来的隐患或许会更大。而在我看来,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看不见”要比“看得见”更加棘手。

“要是能给我们找个固定的地方,让我们每天能把多余的菜卖完就好了。”劝离过程中,老年菜农的一句话启发了我们。

于是,我们大队的韦元决定想办法安置老年菜农们。之后,早间值班人员除了定岗劝离工作外,还开始收集这些老年菜农的联络方式,便于后续沟通。

起初,我们沟通了附近的菜市场,协调了一些市场内的空余摊位作为“共享爱心摊位”,供老年菜农们免费使用。然而几天过去了,大家发现这些摊位的使用率几乎为零,老年菜农们在外摆摊的现象依旧存在。

通过再一次走访,我们得知,老年菜农们自家种的菜数量和种类都不多,拿到菜市场里售卖几乎没有优势。况且市场里的摊主每月都按时缴纳租金,菜农们也都不好意思和他们抢生意。久而久之,市场内的“爱心摊位”逐渐闲置。

虽然安置工作刚开始就碰了壁,但大家并没有因此放弃。几天后,韦元联想到了去年设置的早餐摊点临时疏导区,“划地安置”的想法也由此萌生。 他立即与大家进行沟通,并制定出了详细的方案,邀请菜农们来一起讨论。 这一次,菜农们听完方案后,一致举手表示赞成。

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在此次点位挑选上,我们邀请了几位老年菜农代表共同参与,互相交换意见,最终决定将临时疏导点设置在侨谊河小广场一角的位置。

令我们高兴的是,在小北的报道发出后,辖区内有2家餐馆的老板主动联系到我们,表示可以在日常采购中收购一些老年菜农们自家种的多余蔬菜。我们在征得部分菜农的同意后,向双方各自提供了联系方式,为他们牵线搭桥。

这两天,我们又去了一趟疏导点。接近9点,已经没多少顾客了,菜农们打扫好卫生后便离开了。

“过段时间,田里的菜要上来了,我们想要增加一个下午的经营时段。”临走时一位老年菜农向我们提出了建议。“好的,时间设置上可以做出弹性调整,但前提是我们双方都要共同管理好这里。”现场,执法队员及时给到了相应的答复。

离开疏导点后,在车上的我一直在想,新区的城市治理工作究竟该如何去做?

或许单纯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群众的新期盼。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倾听、沟通,与市民们共同完成对城市的守护。

建设临时疏导点其实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城市治理的理念能否及时从机械管理到弹性治理转变。在小北稿件的评论区,我看到大家对这项举措都很认可,我想大家一方面是为老年菜农们可以合规卖菜而高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感受到温暖而欣慰吧。

《新区新语》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箱

xinquxinyu@jbxqmic.com

纸质投稿请寄送到:南京江北新区沿江街道宜景路10号南京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 顾杨乐收。

素材来源 | 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沿江街道

编辑 | 林涛

发布 | 徐雅莹 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