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宣讲、规划提升、业态扩容……全国两会闭幕后,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的“当家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豪龙又开始忙碌了。作为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李祖村久久为功,村民共绘“富村山居图”,完成了从“穷弱散”到“绿富美”的精彩蝶变,成为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村和“国际文化创客村”。

从“自己都嫌弃”到“城里人向往”

李祖村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曾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被当地人称作“水牛角村”。村里的路坑坑洼洼,一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村民经常去村口的小水塘洗拖把、刷马桶,卫生堪忧……道路狭窄、污水处理不规范等问题给村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就从村口的小水塘入手,把小水塘改造成‘生态洗衣房’。”2004年,在“千万工程”政策的引领下,李祖村“村两委”决定从村民最关心的小水塘治理入手,改善村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方豪龙介绍,由于许多村民习惯原来的生活方式,整改初期并不是所有村民都支持。自从小水塘变成了“生态洗衣房”,村民才发现,不仅村里环境变好了,生活也更方便了。小水塘的成功整改,也让“村两委”找到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村里的阅读空间——乡恋学堂是一座有近百年历史的四合院,学堂主理人屈琼阁介绍,当初这座四合院由于长期被当作仓库,外立面斑驳,墙体也发生了倾斜。“街道出面对建筑墙体进行保护性修缮,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保持了这座古建筑的原汁原味,也让村子有了‘古味新韵’。”屈琼阁说。

“村子不大,也不是很特别,但就是舒服。”在李祖村创业的浙江乡遇文旅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金靖感叹,这些年,她走过很多乡村,但是李祖村给她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整个村庄都很干净,路面也很平坦,很适合创作和慢生活,这也是她选择留下来创业的原因。

从“外出打工”到“回村创业”

沿着素色的石板路漫步李祖村,随处可见“打卡”的游客。上百个磨盘砌成的花坛、树荫下碾子搭起的茶座、路边雕花青砖的围墙……房前屋后一组组小品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李祖慢时光,安放热爱与理想。”走进李祖村,一面文化墙道出村民的生活态度,也向来客展示着村里的地标和特色文旅项目。这个常住人口700多人的小村子,集聚了众创空间、露营基地、生态花园农场、文创咖啡馆、扎染手工艺品店等文旅创业项目,一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为了让年轻人愿意来、留得住,李祖村没少下气力。外出调研,吸收外地的既有经验;寻找团队,持续培育孵化乡村创业者;制定政策,出台免房屋租金、给予项目启动资金等优惠条件……在方豪龙看来,村子要想有活力,就需要有一群对农村有情怀的年轻人。

近年来,以“创客村”作为发展定位的李祖村吸引了一大批“农创客”来此逐梦。看着村里的变化,许多在外工作、生活的村民,也选择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村里一边见证家乡的发展,一边建设更美的家园。2023年2月,在电商领域打拼多年的方志向回到李祖村。“没想到村里有了染坊、咖啡馆,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方志向说。

如今,在李祖村的200多名“农创客”里,有逐梦乡村的“清华创客”,有归乡创业的“农小青”,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在这里,原乡人、返乡人、新农人通过创客空间、乡村研学、非遗项目等多业态布局,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国内外创客入驻加盟,李祖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创客村”。

从“共富集市”到“创客作坊”

村子要发展,离不开品牌化经营、形象化打造。走在李祖村村口巷尾,到处可见3D墙绘。通过创意涂鸦、创意设计,李祖村不断招募新村民,不仅带动了本村村民创业,还为老街旧巷注入了文化艺术气息。

在李祖村的村口,一个梨形的卡通人物形象——“有礼的祖儿”笑脸盈盈,展现着李祖村的热情与活力。它不仅吸引了游客和艺术爱好者,也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亮点。如今,打开微信小程序“有礼的祖儿”,村民不仅可以表达诉求、提供建议,解决邻里纠纷、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等问题,还能对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项进行投票,让乡村治理更畅通。“有礼的祖儿”形象还融入了村子的文创周边产品、指示标识等,使村庄更年轻。

“共富市集”是李祖村助力共同富裕的一大亮点。走进李祖村广场中央,只见一个个“袖珍店铺”一字排开,各种特色小吃、文创手作应有尽有。在“创客作坊”专区,一件件品质优良、绿色健康的农特产品整齐摆放,“李祖新农人”主播在镜头前介绍李祖村的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的同时,也在诉说他们的“奔富故事”。

“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乡亲们要努力奋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李祖村的殷殷嘱托。既有生活也有生意的李祖村,折射的不仅是浙江万千乡村的脱胎换骨,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文旅实践的“铿锵足音”。

2024年4月8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共绘“富村山居图”》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