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暖,北大荒各农业生产单位陆续进入春播季。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一支平均年龄25岁的青年科技小组,采取联动机制,将智慧农业项目与工业生产模式紧密结合,推进智慧农业的科技大范围推广应用。

这些新生代青年科技员工,用青春力量,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提供着坚实保障。

管好春耕农业智慧“大脑”

4月3日,在友谊农业智能管控平台,杜光泽正在向记者演示智能系统的各个模块,农业大数据通过图表一目了然,秸秆禁烧监控实时画面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

2023年大学毕业后,杜光泽应聘到友谊分公司,在科创中心负责友谊物联网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 解,友谊数字农业指挥中心建立于2022年,按照农场智慧农业发展的需求,中心集智慧农业管控、关键核心技术展示、农业生产指挥调度、农业大数据、秸秆禁烧监控等多种功能,可实现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智能整合、挖掘和分析友谊多年积累的林、水、湿以及土壤数据,结合卫星遥感信息建立天空地立体感知系统,助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监管等环节的管理决策,并在47个关键农事环节的标准种植规程中,融合专家经验,形成“专家系统”,实现数字管控的综合管理与控制功能。

这几天,在友谊黑土地保护实验室,1999年出生的杜焓静,正在与同事测量土壤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残留数值,这些数据将录入农业智能平台中的数据区块,为今年春耕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推动下,友谊分公司的智慧农业发展日臻成熟,目前已经在核心区广泛应用了六大关键核心技术,包括无人机巡田、水稻智能叶龄诊断、变量施肥、水稻高产数字管控、数字孪生以及地块画像技术。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应用,加快推进了友谊智慧农业建设的进程。

疏通春耕物联设备“经络”

4月4日,在友谊分公司万亩良田,张博文与技术人员正在对智能化无人作业生产线设备进行检修和程序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25岁的张博文,去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友谊科技信息中心工作,从事万亩良田数字农业信息化管控及物联网设备的实际操作和维护。

为保证迭代升级的物联网设备达到最佳状态,分公司成立多支科技服务队,对各种农业监测设备进行更新调试,真正让农业数字科技翅膀“经络”通畅。

目前,分公司铺设光纤电缆71093.57米,安装监测500余套设备。从3月初开始,分公司就对数字智能设备进行全面调试、检修,为提升春耕科技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农业先行区夯实了基础。

科技信息中心曲慧介绍说:“对田间部署的各类物联网设备,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传输情况、电路安全、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通过现场检查,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保障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用好春耕硬件智能“肢体”

眼下,在友谊千亩智慧农场,两台国产智能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在进行田间测试,未来几天,将开始放水泡田,进行水田整地作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出更智能、更高效的新型生产工具,进一步解放了农业劳动者,拓展了生产空间,智能调和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走向智能化、工厂化的规模生产。用好智能设备,才能更好发挥高新智能设备的作用。

友谊分公司青年科技小组团队中有两名研究生、三名本科生,27岁的宋奕辰是小组中年龄最大的成员。

“大家让传统农业从‘新’出发,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正等着我们年轻一代去挖掘和探索。”宋奕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出生的宋奕辰,是2022届东北林业大学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去年应聘到友谊分公司担任农业生产部主管。

同样是研究生毕业的刘洪良,是友谊分公司农业生产部的技术骨干。连日来,他在第三管理区智能育秧工厂的控制室操控着智能育秧系统进行第一批水稻育苗的流水线作业。“经过48至60小时的催芽,水稻秧苗即可达到立针期,相比常规育秧,速度能提高4倍。”刘洪良说,“这里也是垦区首座实现无人智能化的育秧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传统的育秧方式,种植户需要经过沟垄、平土、撒种、压种等育秧环节,整套流程下来需20天时间。但应用智能育秧方式,秧苗只需要5天就能移栽到农田里。”友谊分公司副总经理沈敏介绍道。

农业发“新芽”,人才正“扎根”。在友谊分公司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新一代农业人才正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智慧农业的新篇章。他们的到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更为分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文图:徐宏宇 李传维

文字编辑:杨莹

审核:赵阳 张永刚

平面编辑:杨莹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精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