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中国广义货币供给(M2)只有202万亿,到2024年2月(M2)已经上涨到299万亿,3年多增长了近100万亿,而通胀一直疲软,去年10月以来 CPI 已连续4个月负增长,今年2月由于春节因素才转正,但也只有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2 高增但通胀较低,表面上看似乎矛盾,但实际上,恰恰反映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特殊现象。

第一,M2 高增主要体现为企业和居民定期存款的增加。因为M2=M1+准货币,而准货币=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它存款,当前M1较低、M2较高表明企业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增速较快,这背后体现的实际情况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均较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M2较高反映了“资金空转”,也就是说,央行投放资金并没有完全传导到实体经济中。

2023年10月21日,全国人大《对金融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我国M2增幅高,M1增幅低,两者不相匹配,原因之一在于货币资金在银行间空转,或在银行与大企业之间轮流转,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渠道不畅”。

人大报告直白地说出了“两个资金空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是资金在银行间空转,表现为资金在金融市场内部空转。

2016年四季度后金融去杠杆打压了银行同业存单链条的资金空转,但2022年以来大型银行同业存单和质押式回购明显回升,而中小银行两者规模反而平稳。

这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就是,大型银行通过向央行低息获得流动性,再向中小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借款,中小银行通过购买债券实现资产的扩张,资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间空转,资金较难传导到实体经济中,但这一过程M2反而增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是资金在银行和大企业之间空转,主要表现为票据融资套利现象。

大型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等途径,拿到银行低成本资金后,去购买理财产品套利,导致资金不能有效流向中小企业,而在银行和大企业之间空转。

总之,M2高增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定期和居民储蓄存款的提升,另一方面反映了资金空转,资金在金融市场以及银行和大企业之间空转。

理解了M2高增背后的原因,通胀较低就容易理解了,CPI较低主要是实体经济消费不足、产能结构性过剩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们再看看未来会如何变化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这表明2024年货币政策总基调不是增量,仍然不会大水漫灌,重点在结构优化和存量盘活上,以及解决资金空转和一些企业低效占用大量金融资源等问题。

解决资金空转需要理顺利率传导机制,预计央行会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疏通理顺资金空转链条,但短期“高M2、低通胀”的情况仍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