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文化是重要的引领和激励机制,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国的全部,现代文化价值体系和文化软实力建设同样是赢得现代化强国竞争的重要维度,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从根本制度保障、内在理念价值与精神追求、重要任务、具体路径、基本保证等多方面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进行部署。因此,如何准确把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至关重要。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旨在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文化领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文化固本铸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任也重,其道也远。作为一国之脉、民族之魂,文化的创新与繁荣必不可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意在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锻造精神护翼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本质要求之一即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二者犹如鸟之双翼,不可或缺。况且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历来倡导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这也佐证了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的发展过程。

面向未来,首先,仍需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毕竟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这方面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其次,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只有持续增强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铸牢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再次,我们要不断净化社会风气,丰润全国各族人民的道德滋养。要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重在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支撑

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文化自信。首先文化自信高度凝练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立场,这就是中国人一定立足中华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华文化;其次文化自信高度凝练概括了文化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中国文化经历几千年的发展,本身也有一个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有一个文化现代化的建设路径问题。文化自信指引我们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吸收时代精神、实行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从而将中国文化推向现代化的新发展新境界;最后文化自信指出了中华文化智慧和能力,对于治国理政和处理世界问题都有重大的作用。一句话,文化自信涉及了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蕴含着解决中国文化继承与发展问题的答案,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支撑。

文/陈秀荣,作者系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