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及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我在临床上明显感觉到中老年人高发眼病与用眼需求之间的矛盾正不断凸显,科学提升眼部健康水平已成为眼科工作的重要课题。近日,我很高兴参与了蔡司联合泰康之家举办的“守护心灵之窗·大医科普义诊——行走的蔡司镜头走进泰康之家·申园”科普公益活动,携团队为居民开展了常见眼病科普和眼部检查,把健康知识送到长者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互动现场)

高品质享老生活离不开全程视力

在泰康之家·申园,我感受到泰康之家养老社区不仅为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照护服务,更为他们搭建了发展兴趣爱好、学习知识技能的广阔平台。在与居民接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对于全程视力的要求普遍较高,比如许多长者有读书看报的习惯,这就需要近视力的支持;有的长者喜欢下棋、打麻将,这些又依赖良好的中视力;还有长者时常参与摄影等活动,在观察远景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远视力,全程视力成为他们生活的“关键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普讲座现场)

然而,我们也发现许多长者对眼病治疗方法、眼科技术发展缺乏了解,因此未能及时、科学干预眼病进展。例如,有的人仍停留在过去的观念里,认为白内障手术需要“长熟了”再做;有的人认为白内障手术会花费大量时间,而自己事务繁忙无暇关注;也有人认为手术无法根治白内障,日后还会复发;甚至还有人认为人工晶状体一碰就坏、眼底不好没必要治疗白内障等等。为此,我们在科普环节对常见治疗误区进行了解答,并重点围绕白内障的治疗方式、手术技术、人工晶状体类型等知识开展了科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高清裂隙灯检查患者眼睛)

白内障手术真的很复杂吗?

白内障与老花眼一样,都是年龄增长后必然会出现的眼部问题,但目前手术仍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式。随着眼科技术的发展,通过大切口将白内障整块取出的手术方式已经被淘汰,现在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可以通过小于2mm的微切口将白内障粉碎后吸出,而后再植入人工晶状体,这项技术的发展类似于外科手术从开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的变革,手术不仅伤口小,而且仅需表麻即可完成,过程时间短、无痛感,手术带给患者的负担相比过去明显减轻。不仅如此,得益于人工晶状体良好的柔韧性和稳定性,手术后只要遵医嘱度过恢复期,人工晶状体理论上是可以终生相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对一解答患者疑问)

因此,在现有技术下,不建议患者熬到白内障成熟后手术,一方面,早手术可以早恢复视力、更好享受生活;另一方面,早手术还有利于降低其他眼病隐患,根据我的临床经验,白内障手术可以缓解青光眼症状甚至预防青光眼发生,并且将浑浊晶状体换成透明人工晶状体后,眼底观察将更容易,因此还有利于眼底病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视觉质量大有裨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清超广角眼底照相检查)

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矫正屈光问题

作为白内障手术中的必备耗材,人工晶状体的作用就如同照相机的镜头,是决定术后视觉质量的关键。在传统的白内障手术中,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是主流选择,其功能如同定焦镜头,术后只有一个距离看得清,剩下的距离仍需眼镜辅助。此外,双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植入率也比较高,但也无法做到全程兼顾。目前,最接近正常人眼生理特征的是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它有远中近三个焦点,覆盖全程视力需求,可以在解决白内障的同时,一次性矫正老花眼、近视等屈光问题,让人看得更好、更舒适、更自在。临床上,这款人工晶状体在追求优异视觉质量的患者群体中植入率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携团队为大家检查并答疑)

对于患者而言,白内障手术就如同视觉的第二次选择,因此人工晶状体的合理匹配和精准植入是视觉焕新的关键。在选择人工晶状体时,患者的眼部特征和用眼需求都会被纳入评估范围。此外,在执行手术时,医生会借助精密的眼科显微镜及定位、导航设备,保证人工晶状体的精准植入。

如今,白内障手术技术已非常成熟,恢复理想视力、摆脱眼镜束缚并非难事,相信未来还有更多前沿技术、先进理念将造福眼病患者。作为眼科医生,我与团队也会不遗余力地运用专业能力和诊疗经验向公众普及眼健康知识,不断提升眼健康素养,享受晶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