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4月9日凌晨,智己汽车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函称,在刚刚结束的智己L6超级智能轿车发布会过程中,对标近期同级流量热议的小米SU7产品力介绍过程中,由于团队内容审核疏漏,造成一处关键参数的错误标注,造成对小米汽车的负面影响,我们深表歉意,也向所有粉丝、用户们诚挚地致歉!(据4月9日界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车发布会上,智己汽车称,小米SU7 Max版本采用了前IGBT后碳化硅模块的电驱,智己L6则采用了前后双碳化硅电驱。此后,小米汽车产品经理表示,小米SU7全系全域碳化硅,不仅前后电驱都是碳化硅,就连车载充电机(OBC)和热管理系统的压缩机都用了碳化硅。其后,小米方面一再敦促智己汽车纠正错误。

这些概念和参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外行人可能不太懂。总之,就是智己汽车认为自己在这一方面比小米先进,用料扎实一些,结果被小米汽车认为在有意抹黑。智己汽车的确是错了,道歉是理所当然的事。

客观来说,行业内部友商对标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但前提是要客观真实。包括小米汽车,在新车发布会上同样提到了与竞品之间的比较。对消费者来说,买某个品牌某个型号的汽车,参数是一方面,更会综合权衡价格、性能、外观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最终作出决定。这就说明,商品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在某一个点。

目前,新能源汽车之间竞争激烈是客观事实,大家都盯着对方,生怕自己落后了。在对标的时候,如果只说自己好的一方面,就会给别人特别是竞争对手一种很不好的感受。

虽然有竞争才有进步,竞争应该是良性的,但是这种紧盯对手的做法,的确容易擦枪走火,明里或暗里,让品牌之间发生矛盾和纠纷。

有人认为,因为小米汽车新车发布会很火爆,所以智己汽车在蹭流量。还有人认为,智己汽车说错竞争对手的配置是故意的,就是为了引起公众的关注。

在此,智己汽车是不是故意的,确实不好判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何动机,品牌形象才是最大的竞争力,肯定比一些配置和参数重要得多。不管是什么汽车,竞争多么激烈,都应该爱惜品牌的羽毛。

在紧盯对方的前提下,更应该注重细节,不能出错。否则,哪怕博得了流量,也可能是“负资产”,对自己的营销产生不利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品牌紧盯竞品,不如紧盯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创新产品的竞争力,创新营销方式。小米汽车发布会的火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他们着眼于消费者需求,用细节打动人。即使盯着竞品时,同样应该抱着善意的态度,不必贬损。毕竟,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符合消费者的产品。

在此呼吁新能源汽车之间良性竞争,在营销方面保持客观和理性。毕竟,一辆新车推出来,是骡子是马,会有不少人审视。如果名不副实,总会有“翻车”的时候。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