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凡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2024,(半)固态电池量产上车元年。
短短一天之内,智己L6开售,首搭固态电池。
蔚来150kWh半固态电池包上车,开启川藏线直播。
广汽则预告,全固态电池将亮相。
智能车迎来固态电池时刻,关于固态电池的热议,争论,疑问充斥网络。
什么是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真的像业内说的那样“安全不爆炸,能量密度大”,没有缺点吗?
固态电池离普及还有多远?
固态电池,消费者与产业新希望
车企开卷固态电池,首先就要搞清楚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固态电池?
大家知道,动力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三个:正极、负极、电解质。
现在动力电池的电解质都是液态的,中间有隔膜,而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不含液体,依靠固体储能,不一定有隔膜。
那么问题又来了,固态电池有什么优势?
首先,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上车后,能提供更长的续航。就好像让人吃一碗米饭和喝一碗汤,补充的体力差别很大。
同时固态电池更耐高温,无可燃电解液,这就使得固态电池更安全。
电池寿命也会有所提高,因为电解液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副反应,比如产生锂枝晶,导致金属锂析出,甚至刺穿隔膜造成电池短路。
固态电池没有电解液,很好地缓解了电池老化的问题。
总结一下就是,现在你买纯电车的顾虑,比如自燃风险、热失控、电池寿命、续航尤其是冬季续航的焦虑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将随着固态电池上车得到极大缓解。
固态电池,是终结油电之争的重要基础。
固态电池上车,不仅利好消费者,也给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过去主机厂和动力电池龙头合资建厂,依赖电池厂技术,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零部件,主机厂却不太有话语权,难免受制于人。
现如今固态电池催生了新的玩家,让车企看到了新的希望。
新秀希望弯道超车,崛起为新一代“宁王”,车企则投资押注新秀,试图今后拿到话语权。
最好最近的例子,就是刚刚上市的智己L6。
智己L6最高续航超1000km,搭载的固态电池来自清华系创业项目清陶新能源。
早在2020年,智己背后的上汽就参投了清陶。
后来又参与了两轮投资,四年来累计投资29.835亿元,目前上汽持有清陶15.29%的股权。
双方还建立了合资公司和联合实验室,负责研发车载固态电池。
通过合资和持股,上汽如今对供应链的话语权得到扩充。
说到这里,大家难免会有疑问,新秀弯道超车,眼看固态电池都量产了,“宁王”和“迪王”干嘛去了?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并非是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但是出于种种原因,积极性并不高。
最直接的,自身的经济帐。
固态电池投产,要开设或改造生产线。
而过去对液态锂电池的投入,由于一些产品的质量还没有提高,现有生产线成本还没收回来。
比如宁德时代今年力推的重磅新品,神行超充电池,最近才陆续上车。
前期巨大投入,如今终于落地,怎么可能先开一条新线。
以及目前固态电池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已上车的固态电池面对过去的动力电池,并没有表现出压倒性优势。
比如补能速度,个别产品甚至还不如神行超充电池。
甚至有车企CEO直接表示:
150度(半固态)电池包,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固态电池上车面临的问题
首先来看下技术上面临的问题。
从电解质材料来划分,固态电池现有三大主流技术路线:
- 聚合物体系:优势是轻量,成本低,加工容易。劣势是常温下离子导电率低,充放电慢。
- 氧化物体系:优势是循环性能好,比较稳定,劣势同样是离子导电率低。
- 硫化物体系:离子电导率是高了,但是代价是与空气接触会产生硫化氢,有毒,生产本也比较高。
三大路线还同时面临着正负极的共性问题,相比传统液态电解质,从浸润形式的软接触,变成固体与固体的硬接触,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的接触面积更小,阻抗更高,同时锂离子通道也减少了。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单纯使用固态电解质,并不会带来电池密度的提高。
需要结合新的材料,打造正负极。
综上所述,目前来看,固态电池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并没有表现出绝对的优势。
比如智己L6,续航突破了1000km,但是另一个车主普遍焦虑的点,也就是补能速度,并不算特别快。
智己官宣的是“充电12分钟,补能400公里”,而同样的续航补充,神行超充电池只需要10分钟。
除了技术上要突破的问题外,作为新事物,先期量没有起来,成本无疑会比较高,目前并不具备普及的条件。
智己L6不到33万的定价,显然是亏本卖的。
所以目前商业化落地,也是一个问题。
蔚来推出的半固态电池包,则结合自身优势,此前透露过初期会采用“只租不卖”的形式。
哪天想出趟远门就去换电站,租一个150度的半固态电池包,回来了还可以用低度数的电池包。
其实从续航里程上来说,蔚来的半固态电池和智己宣称的“固态电池”相差并不大。
因此,自智己宣称固态电池上车以来,网友一直对此有争议:
智己用的是固态电池吗?半固态电池算是固态电池吗?
从披露的信息来看,智己用的固态电池,并非全固态电池,液态电解质含量在5%-15%之间。
按照清陶新能源计划,2024年量产第二代电池,将含量降至5%以下。
然后在2027年,量产第3代电池,这时才是真正的全固态电池。
所以,目前离全固态电池上车还早,智己用的当然不是全固态电池。
对固态电池的争议,智己则回应称:
白马是不是马呢?
大家觉得呢?可以把想法打在评论区,一起探讨。
现在,大家对固态电池的概念,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都很清楚了。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没有解答,哪家车企CEO这么大胆,行业开卷固态电池之际,说“象征意义更大”,是暗讽友商吗?
说这话的,正是CEO里出了名的老实人李斌,还是对自家大容量电池的评价。
就在蔚来推出150度(半固态)电池包的当天,李斌在视频连线中表示:
实事求是的讲,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谁没事儿一口气开1000多公里。
李斌认为,150度电池包,解决的是1%场景的问题。充电桩和换电站多了,不一定要买一个大容量的电池。
所以单靠「固态电池」的自身突破,无法完全颠覆燃油车的优势,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比如相关基建。
最后,如果我们回顾2024年这短短三个多月,则会发现这样一件事:
在2月份,比亚迪做到了「电比油低」。
在4月初,蔚来和清陶等则接棒,致力于实现「电比油远」。
这期间,宁德时代的超充电池陆续上车,虽然还谈不上「电比油快」,加满一箱油的速度,目前还是比充满电要快。
但宁德时代的动作,加快了超充电池普及,将提高电车整体平均补能速度。
买车成本,续航里程,补能速度,油电之争还在继续,但燃油车的优势正在被不断压缩。
参考链接: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4-04-08/3315596.html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