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养生多重视午睡,有一次几个朋友闲聊午睡问题,话及“宰予昼寝”。《论语·公冶长》有句: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有朋友据此认为孔子反对“昼寝”,宰予就因为在白天睡觉——不论是睡午觉,还是睡懒觉,或者是白天在课堂内打瞌睡,被孔子批评为不可雕刻的朽木,不可粉刷的粪土之墙,惹得孔子“于予与何诛”,都不想再对他多说责备的话了。

这一解说在历史上是很具影响力的,后代不少儒生都因怕成为“朽木”而不敢“昼寝”。据说,清代曾国藩公务繁忙,午后有时很想休息一下,却因有孔子这句话而不敢睡午觉。

有朋友表示不理解,说孔子强调忠恕仁爱,怎么会因为宰予上课打个盹,或白天躲在宿舍眯了一会儿,就责其为“不可雕”的“朽木”呢?何况,宰予才情卓越,长于辞令,以言语著称,为孔门十哲之一,宰予并非笨学生懒学生。孔子会看不到吗?

又有朋友解释说,也许是记录文字有误。古代“昼”“画”两个字写法相似,“昼寝”系“画寝”之误,实际是说宰予喜欢在寝室的墙壁上乱画。远至梁武帝,近到康有为、梁启超,都持有这一看法。表示不理解的朋友说,即使是“画寝”,也谈不上是什么“不可雕”的“朽木”呵!

又有朋友说,古代可能没有午睡一类白天睡觉的习惯,认为“昼寝”会荒废人生。

实际不然。午睡习惯,早已有之。“三顾茅庐”中的诸葛亮,“程门立雪”中的程颐,都是在下午小眠。诸葛亮醒后,还高吟着“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至于古诗词中写“昼寝”的句子,更不知凡几,诸如“深院下帘人昼寝”“清梦初回窗日晚”,等等。午睡等“昼寝”,从来不是引人反感的习惯,相反,它是一种养生方式。

那么,面对“宰予昼寝”,孔子为何有“朽木不可雕也”这样的感叹?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有着别样的诠释。南先生说,宰予身体不好,犹如“朽木”“土墙”,底子太弱,只好让他多休息一会儿。人很奇怪,身体弱的人头脑往往都好,孟子就说过“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因而孔子对学生们说:“于予与何诛?”你们对于宰予不要过分责备了,就让他睡个觉吧。

南怀瑾的解说,是把“朽木”“土墙”限于对宰予身体状况的形容,从而把这段话语理顺了,这样的“别裁”,也只是一说,不一定所有人都赞同。但它表明,古代经典文字,往往在简洁中蕴藏着多重含义,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去体味,别出心裁地去诠释,走别人未曾走过的路,会开辟出阅读的一种新境界。

《论语·学而篇》中有句“无友不如己者”,是孔子讲的。有人对此不解,认为交朋友虽然要有选择,但如果“不如己者”都不去交,个个都要与好于自己的人交朋友,那么世上就不会有朋友。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孔子怎么会这样讲呢?实际上,“无友不如己者”,是指没有一个朋友不如你,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要善于向朋友学习。这也表明,当我们对经典叙述犯迷糊,一时难以厘清的时候,不妨学学“别裁”,换个角度想想,也许能走出一片新天地。(江曾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