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周期是股民越来越熟悉的,这种博弈的背后,就是承认周期必然出现,比如说牛与熊,但过程和细节是很难预测的,所以我们需要准备合理的策略来应对。那么,我们其实也可以逆向使用,比如说既然不知道何时涨,涨多高,但可以考虑规避最差的周期,然后实现博弈,这样到周期结束后的收益会大幅提升。还有,就是不要觉得差周期不好,实际上,差周期经历越多,反而好周期到来的概率就大了
指数周期中的收益因素测算
正确理解周期、利用周期,是投资的必备要素。万物皆周期,几乎所有证券价格的变化,都存在周期。当步入繁荣周期时,价格显著高于价值、并且持续变得更高。反之,当步入衰退周期时,价格则会持续低于价值。周期的产生来自一种循环:某些因素的叠加导致事物逐步向一个方向发展,而发展的过程带来了更多的相关因素。最后,在这种正向、或者逆向循环作用下,周期就产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投资市场里中,周期是非常容易发生的。甚至在绝大多数时候,股票、债券、基金的价格,几乎都处在周期中:要么高于实际价值,要么低于实际价值。几乎不存在价格恰好等于价值的时间,这意味着市场99%的时间都是错误股价的,高估或低估。主动型基金的持续买入和赎回周期。这两个是最典型的,错误定价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市场活跃时,拉动基金净值,投资者会认为是某一类基金经理“神武英明”,基金也刻意去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甚至主动“封神”,然后大量销售基金,这样规模上去了,基金不得不继续买入,推动市场走强,而至于是不是价值投资,或者值不值这些,都不会考虑,一方面是基金经理不考虑,因为他的作用是将基金的规模扩大,这样就有钱赚;而基民也不考虑,别人都赚钱,他们就必须买,踏空是不可以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道理,市场低迷,净值下降,基民当然要赎回,而不会管是不是有价值;基金经理也一样,按照道理来说,跌出来的机会,越跌资产越低,获得利润的概率越大,但这个时候没钱了,有赎回就要卖出筹钱,偿还,结果导致的是越有价值时反而越要卖出。——这也是中国基金模式重规模(赚取管理费)而忽略净值的特殊现象,所以主动型基金缺少博弈的价值,这也是事实,因为逃不过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测算了在历年该指数最高点买入主动权益基金后的自然解套时长,发现如下规律:超过1/2的年份,即便买在年内最高点,指数再创新高的时长在1年以内;接近3/4的年份,即便买在年内最高点,指数再创新高的时长在2年以内;只有在少数的年份,买在年内最高点,指数再创新高的时长需要3年到5年。——所以,指数模式是有盼头的,哪怕是买高了,也有机会实现利润,但个股则未必能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修复能力,美股则是更牛的。纳斯达克在2022年创造了历史最差,随后2023年收复失地,如今又新高,因此,投资组合中必须有利用QDII工具博弈海外指数,就是源于此。单一A股资产是脆弱的,如果再没有底层逻辑,真的是很难生存的,这是玉名反复强调的,也是股民在市场长周期生存的必需,越没有越难受,相反你建立这些之后,反而会有不错的现金流和持股体验,拥有更多的选择,可利用大的拐点周期博弈,股民也是需要对于这方面的因素有所梳理,这样才能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