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缘起

1923年夏天,北京城内,氛围波谲云诡。

然而对于老百姓来说,茶照喝,戏照听,日子还得照常过,反正国家大事,原本就是他们的日常之事。

这一天,琉璃厂字画店“鼎易轩”有点儿热闹。老板周鼎是京城名士,既有家学渊源,又是留洋归来,他鉴定书画,展卷半尺就能判断真假,人送外号“周半尺”。所谓知识就是力量,流量更是力量,周鼎集知识和流量于一身,府上自然不少贵客往来。

这一天,脚跟脚来了两位贵客。

头一位是官家的。自古名士和官家不对付,那人骗流量不成,讨个没意思就告辞了。

第二位,一脸大胡子,一身腱子肉,一看就是社会哥。但这个哥不比那些个哥,这哥有文化!双方就历史和艺术问题,以及对于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交换了若干意见,求同存异,宾主尽欢。

谈到激动处,了不得,就像衡山掌门莫大从琴里抽出一把剑,这位社会哥,从他的伞里抽出了一支卷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半尺一看,好家伙,您这是要考我啊,来吧。

社会哥于是展卷,因为太激动,展到半尺没刹住,一展就展开了两尺。

看了这两尺,周半尺瞠目结舌,只能表示:大受震撼,但是不理解。

看官您要说了:那就再多展几尺嘛,何必那么抠呢?

可是,这幅画一共就两尺长,一尺宽啊!更绝的是,这是一草稿,上面没有半个字儿。

看官您又要问了:闹半天,这究竟是幅什么画、谁画的呢?这社会哥又是谁,为何来得如此突兀?他怎么就要拿画来显摆呢?

您别上火,说到这里,咱们就可以进入正题了。

我们今天介绍的,是一部小说。小说者,fiction也,就是虚构,就是“说谎”。好的小说是什么呢?

就是弥天大谎,自圆其说。

千年伏笔,一朝揭起

一千两百多年前,有位画家叫曹霸,是大唐皇室点赞的御用高手。

他画画有多好呢?当时,有个文字表达能力极强的人见过,那就是诗圣杜甫。目睹曹霸画马,杜甫作诗盛赞:“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龙马在绢上显现,比得万代凡马皆成平庸。要知道,杜老可是挑剔过另一位画马高手、曹霸弟子韩干的,说他只会画肉不会画骨,那当然是比不上老师了。

可惜历经千年,杜甫诗仍在,曹霸画没了,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大遗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千年之后,1923年,北京字画行鼎易轩中出现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姓曹名横,来自安徽亳州,携一千年秘卷,自称系曹霸真迹《绝影图》。

没想到《绝影图》重现于世,牵出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小小的一卷古画,竟系国运安危。

一时之间,从大军阀到小混混,无不纠缠其中,从画室到国会,从灵堂前到监狱中,盗画、焚画、凶杀、越狱……没底线的谋财害命,有操守的舍生取义,而“绝影”无辜,身在乱世,它究竟何去何从?

“曹操马、曹霸画、杜甫诗”于一身的三绝名画,引发各路人马对国宝明争暗夺。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场博弈,究竟鹿死谁手?

后续精彩故事,就在这本《丹青隐》中!

《丹青隐》

王为政 著

如鲁迅所说,所谓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丹青隐》塑造了品格高尚的人物、“复现”了画马圣手曹霸的神作,却将之抛入混乱的年代,投入缺少底线的群氓堆里。因而读者阅读过程中不免心悬一线,情绪“受虐”又欲罢不能。

朝野上下对国宝的争夺是一条格外波折的线索,也是本书的悬疑主线。国宝在各方博弈中命运未决,使人读来不免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痛惜。

书中角色有宁折不弯的君子,有名伶地痞、三教九流,有老谋深算的书画商、投机客,他们各有性情和命运,没有脸谱化的善恶,各有自己的“无可奈何”。

关于画的小说,自是要懂画的人来写。

作者王为政,是国内外知名的画家、作家和学者,其国画作品入藏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及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而文学作品曾获多个奖项,尤其是小说《听画》荣获“中国作家中篇小说奖”,并被翻译为多个语种发行。

他从事国画创作数十年的经历出发,深入名画的绘画技艺、画家的背景、性情、处境,写成这本文化性和悬疑感俱佳的虚构小说。

草蛇灰线,处处是伏笔,有理有据,使人无可置疑。在层层递进的渲染过后,结论呼之欲出,几乎不言自明,这本书仿佛一首层层拔高的复调乐曲,令人读得寒毛倒竖。

绘画、文学两个领域的专业性,悬疑、文化元素的有机交融,都通过书中情节设计得到集中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在后记中称,好莱坞流行着一句话:“撒一个弥天大谎,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的。”把虚构故事讲出真实感,就在于沿着历史走向,把故事嵌入真实历史的肌理。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能看到历史人物的饮食起居,有些契合历史书上的标签,有些则会刷新认知,但都合情合理。

在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民国北京城的“复原图”,并跟随作者的行文游览这座伟大而沧桑的城市:

我们抵达京汉铁路正阳门站,搭乘洋车穿梭于东厂胡同;我们面对便宜坊“皮肉两吃”的烤鸭直吞馋涎,还在六国饭店楼顶眺望天坛祈年殿、永定门城楼、前门箭楼、正阳门、天安门和整个紫禁城,眺望北海白塔、什刹海畔的钟鼓楼……

而在这些标志性建筑中间,“是黑压压的低矮民房。当时的北京,民用电灯照明还远未普及……百姓人家还是以油灯、烛光照明,是名副其实的‘万家灯火’,在夜色中闪闪烁烁”;我们甚至会和苦六儿一道,见证那场烧毁无数国宝、令人捶胸顿足的建福宫大火。

天马远去,余响不绝

小说名为《丹青隐》,似乎暗示了某种结局。然而,“丹青”是否真“隐”,为何“隐”,如何“隐”,还会不会再度现世……作者用考究的文字,把一系列疑团、一个个人物,如珍珠般串起,等待读者一一捻过。

过去之人,曾经之事,不只在史书中平面着,也可以在“谎言”之中立体起来。

就像曹霸笔下的神骏,纵然回到了天上,也可通过一首诗、一部小说,让它嘶鸣的余响恒久回荡。

别走,我好怕会失去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个关注再走吧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