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内部,是支持废除对华关税的,以抵御美国的高通胀,也因为美国对华数千亿产品增加的关税成本,正在转嫁给美国的消费者。

但显然,主张废除对华关税和主张增加对华关税的两种力量,都在美国内部不断角力,而这次耶伦访华,很大程度上也是这次角力的直接结果。

从4月4日抵达广州,再到昨天离开,距离耶伦上一次访华也仅仅只过去了九个月,而这次耶伦过来会见的人员,也大致相似。

和九个月前不同的是,当时耶伦访华主要传达反对中美“脱钩”的信息,建立和深化与我国新经济团队的联系,以减少误解的风险。

而九个月后,耶伦再访华的目的变得更为单一,耶伦直言“美国将不会接受新兴产业如同10年美国钢铁领域那样,被获得补贴的廉价进口产品大批摧毁。”

尽管这是美国单方面的说辞,为自己的贸易保护主义找蹩脚的借口,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对华策略早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4月8日的记者会上,耶伦表示,此行的重点是针对我国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清洁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生产商构成了威胁。

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清洁能源产品,也就是耶伦口中的所谓“威胁”美国的三大产业。

耶伦还解释了背后的逻辑,对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大力支持,产能大幅攀升,而国内需求疲软,因此行业出现过度投资,商品价格被认为压低,当这些产品出口到欧美,当地企业的生存将陷入困境。

这就如同十多年前,我国的钢铁席卷全球市场一样。

耶伦说:“今天的经济体量太大了,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可以改变国际价格,可能让美国和其他国家公司的生产成为问题。”

但耶伦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完全没有想到是因为我国的人力成本相对低廉,才导致的商品价格便宜,这并非是补贴的结果。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也能够带来价格更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

耶伦还为此强调,对产能过剩的担忧并非出于脱钩的愿望,相反是出于防止全球经济失调,与我们建立健康经济关系的愿望。同时耶伦也没有威胁对产能过剩的行业施加新的关税。

但,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未来,尤其是今年适逢美国的大选之年,未来到底如何,哪怕是这位美国财长,恐怕也说不清楚。

早在访华前,耶伦就强调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产能过剩”展开讨论。

但我们认为,产能过剩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首先第一点,产能过剩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在任何实市场经济体的经济体都可能发生产能过剩,最终我们的目的还是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自我调节。

第二,那就是我国的产能远远不能满足于市场需求,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往往巨大。

第三,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无助于真正解决产能问题。

这是我们针对耶伦所提出的产能过剩,所给出的反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时间节骨上,在巴黎主持召开的“欧中资电动汽车企业圆桌会”上,我国商务部长也隔空喊话,称美欧等关于产能过剩的指责毫无依据。

我国电动汽车企业依靠持续技术创新、不断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的竞争优势。

当然,客观来说补贴的确存在,但补贴本身对于一个行业的具体影响,还有待商榷;2009年起我国就决定要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并从2010年开始提供购车补贴,直至2022年12月31日终止,根据一些媒体的测算,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了约1500亿元。

关于这些行业的产能到底是过剩,还是不足,这本身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测算数据,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

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全球的需求依然充足,只是欧美鉴于供应链的去风险和多样化,已经不愿意像过去那样,把供应链交在我们手中,这才是真正原因。

当然,国内需求放缓,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24年春节,国内各大新能源车企销量骤降,1约仅卖出66.8万辆新能源汽车,环比下降近4成,一些知名大品牌,包括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环比下滑甚至超过40%。

乘联会分析就认为,春节前原本是首购群体购车的黄金期,但由于楼市、股市不旺,居民消费心态相对保守,入门级燃油车市场表现偏弱,春节前消费意愿就不够强。

当然,更进一步来说,这几个新兴产业事实上是我国整体经济转型的核心产业,是寄托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引擎,不管如何,我们也不太可能放弃这几个产业。

对我们自己来说,面临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人口老龄化和生产率下降等结构性问题,要想在这几个行业破局,就必然需要做出实质性的改变,而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力,就是我们破局的关键。

这是我们不能放弃的核心利益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方的分歧也在于此。

我国长期来看,所面临的增长压力就是房地产的下行以及基建的饱和,在收入增长不足以抵消我们的消费增长时,我们就有必要发展其他新兴产业,用供给端的强化升级,去抵消内需的不足。

从结构性风险到新兴产业的发展,风险和机遇并存,耶伦自己也表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整个宏观经济和产业策略,而这次访华,更多的是让双方倾听彼此的意见,看能否找到一条避免冲突的前进道路。

但眼下来看,这条路前路依然荆棘密布。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