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前天,我到郑州参加视播时代,企业全域营销快速增长的俱乐部,期间,我抽空去了一趟洛阳,去见了我们单仁牛商的老学员,跟他做了一些交流。

这段交流很有意思,之所以用单仁行分享出来,也是想让大家打破一些信息茧房。

不要看互联网上总是聊着高大上的科技企业,其实,中国还有很多的制造企业,在我们从来没听过的细分领域,用自己摸爬滚打的经验让企业获得增长。

02

在洛阳偃师区的首阳山镇,有一批大大小小的塑编企业坐落其中,形成了一个塑编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学员从04年开始做起,目前做到了行业的第二位。

他们最早做的是集装袋,也叫吨包袋,是一种柔性运输的包装容器,专门用来运输一些大宗物料。

像我们在高速看到一些卡车装货用的袋子,就是集装袋。

因为它容积大,本身袋子又轻,可以装上吨的货物,又容易装卸,回空的时候又能折叠起来,不占什么空间,价格还便宜,所以,集装袋应用的领域特别广泛。

像农业的粮食、饲料;建工的水泥、矿石;化工的煤炭、塑料;矿产的粉末、矿石,各种领域的物流运输都会用到它。

看起来是不是应用广泛,不愁人买,这个生意肯定很赚钱?

那就想错了。

集装袋的上游原料商是中石油、中土这类垄断性质的企业,因为集装袋所需要的聚丙烯和聚氨脂这些原料,必须得向他们购买。

所以,上游这些大国企、大央企很强势,不跟你讲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员告诉我,即使是行业的老大,跟上游采购的价格也没什么差别。

但集装袋的下游,属于非标化客户。

正是因为应用领域特别广泛,你不能确定客户需要什么,可能明天一个客户运矿石,后天一个客户运水泥,大后天有个客户运粮食。

产品基本上要定制,按照运输物料的要求,分成很多种质量的产品,有的要防火防水,有的要耐高温,有的耐潮湿、耐静电,还要对拉力有要求。

所以,价格是怎么定的?

就是同行之间互相商量,尽量达成一个价格。

但是,这个生意还是做得很累,这位张同学告诉我,原来每天都有人过来问,别人家给我便宜100块,你们家怎么样?

因为没有标准,客户就能挑三拣四,让企业不断把价格往下压。

怎么办呢?

做标准。

我们同学就干了一件事,把自己公司的标准写下来,比如说集装袋的拉力标准梳理出来,然后分成不同的品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导电的抗老化布多少钱,抗静电的多少钱。

反正我的标准就在这里,我就坚持做一个价,如果我的产品没做到我公布的标准,我就给你赔偿。

当然,这个标准前期推行起来很难,因为同行不喜欢。

你把标准价格公布完了,我要是标准比你低,价格比你贵,我还怎么做生意?

有些客户要求简单,他不需要多高的标准,自然也会损失这部分低要求的客户。

但是,这样的好处就是我的客户会很稳定,因为我的标准是透明的,同时,我有机会把公司标准做成行业的标准。

像张同学告诉我,行业里以前没人做这个事,但他们坚持下来之后,现在规模大的同行也在参考他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我们学员觉得这么做只是因为自己怕麻烦,不喜欢每天都有人找自己问价格。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很聪明的策略。

我告诉学员,要不断的去强化“标准”的概念。

特别是从品牌来说,要去强化“自己是行业标准”的概念。

尽管从产量上来说,我可能不是老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品牌不能成为老大。

就像当年的格力,它的空调可能不是全中国卖的最多的,但格力是第一个把空调跟企业品牌绑定最深的,我有核心科技,我有空调品控的标准。

今天谁价格卖的比我便宜,我可以马上按照标准让第三方媒体,或者行业内的机构帮我去检测公布。

当然,我不需要去刻意说别人有多差,我就证明一件事,我的质量是稳定、靠谱的,我是行业标准,我一直守着这个标准在做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我们来说,拥有标准,就意味着我始终占据着“行业领导者”的地位,我的产品会成为业内的标杆,我有什么新产品,更容易去说服客户。

同时,品牌的培育,能够让我有机会收获到更多的潜在客户,当他们有一天有需求的时候,他更大概率会选择我。

这一点,对我们很多企业来说,都是如此。

03

当然,学员还跟我聊到了一件事,就是集装袋的利润越来越微薄了,赚钱很困难。

因为它确实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门槛。

我说,你们的核心是什么?是不是配方,原料配比,或者工艺?

张同学告诉我,除了客户额外定制化的要求之外,其他什么配方、工艺都是骗外行的,都是骗人的。

行业内几乎没有秘密,用什么原料,配比多少,用什么机器,大家只要在行业干的都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来内卷的创业者也有很多,大家玩命的卷价格,卷成本,现在卖一吨就赚百来块钱。

我问他,你现在把所有的成本去掉,净利率是多少?

学员告诉我,净利率就只有1%。

这是什么概念呢?

看起来一个很大的厂子,几百名员工,上百台的机器,每年好几个亿的生意,听起来很风光,对吗?

老板回去一算账,1个亿的生意也就赚了100万。

我就在想,这种生意,我们怎么活下去?怎么获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一点重要的是保住现有的老客户,要有让老客户持续下单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利润很薄的行业,其实所需要的水平非常高。

不光是我在生产环节每一环的成本控制能力要非常精细化,我还得保住我的客户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动。

因为只要有某个客户不下单了,我1%的净利率很可能就变成亏损了。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我现在有多少客户,我们去跟单的时候,一定要去做记录,要知道老客户采购的量是多少,他们大概能用多久?

这就是数字化管理的价值。

有了完整的数据,我就能判断出每个客户的采购周期是多久,采购量多久能用完。

我就能在一个大概的时间节点去提醒客户,比如说接下来原料价格会有什么波动,你可以增加多少订单,或者说我有什么活动,尽量锁定住老客户。

这是我们要去跟单做到的事。

第二个就是找到新市场、新客户。

跟单是去跟老客户,是跟确定的事,但销售关键是什么呢?

是能找到更多的市场,找到更多的新客户。

当然,我们现在净利率非常微薄,我可能没有太多的资源去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就要研究,我什么设备不能动,什么工艺是不能动的?

我在不增加固定投入的情况下,我能够去生产什么产品?特别是在我的基础不变的情况下,我要去研究哪些业务的毛利更高?我的集装袋应用在哪些特定的领域会有更高的毛利呢?

我要去了解客户的需求,他们使用的场景,然后反馈回我们自己的生产当中。

比如今天很多装卸工作在推行无人化,让机器来装卸货物。

那我们就可以去研究怎么适应无人化的装卸环节,做什么样的设计能够让机器能够快速识别,快速抓取,提高客户的装卸效率,我的产品自然就能更受欢迎。

第三个是继续往产业链上游走。

我们不光要研究变化,还要研究什么是不变的?

也就是无论未来需求怎么变化,有什么环节是不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产业,越往上游走,我们其实能发现很多东西是不变的,就像在集装袋这个环节里,有两个是暂时不变的。

一个是化学原料,你总得用到这些原料,但这个属于我们不能去控制的行业。

另一个就是集装袋的基布,也就是半成品。

这个事能不能去做?

可以。

就像我们单仁牛商有位做服装定制的学员,他接到过国外部队的订单,这些定制服装的要求五花八门,要用到很多特种材料。

我们学员后来做完一算账,这单没赚钱,钱都给材料供应商赚走了,他就只是干成一个代工的了。

后来,他就逐步改变了自己的商业模式,他往上游去走,专门去做特殊材料、半成品这些特种布。

他接了什么订单回来,就让其他工厂给他配套加工,他就卖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卖材料的利润,比他做衣服的利润还要高。

这就像今天很多餐饮品牌,原来是自己搞直营,行内太卷了赚不到钱,现在都去干加盟了,我把品牌做起来,你们拿着我的品牌去一线打市场,我就往上游走,我就在后方当个供应商卖材料,卖预制品给你们。

我依然赚钱,还没有那么卷。

所以,有时候进一步,越卷越死,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

我逐步集中力量做产业链上游部分,找到不变的位置扎下来,做精做深,给后端大量的生产商提供好的材料,也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