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各大船厂的订单量猛增。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船舶937艘,同比增长59.9%;金额约482.5亿元,同比激增180.6%。主流船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8年,中小型船舶订单也已经排到了2027年。造船业正处于一个火热的发展阶段。

订单大幅增长,中国造船业全面受益

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回暖的大背景下,中国造船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造船完工量82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5.4%,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2.5%;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5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4.4%,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90.7%。众多船厂的生产任务已经排到了几年后,造船业一片繁荣景象。

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刺激造船业需求

造船业的火热,既有市场需求增长的因素,也有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一方面,疫情导致大量船只及集装箱在各大港口滞留,引发了全球整体运力紧张,直接推动了海运费的上涨,使得船舶订单猛增。一般一艘船的建造周期需要2~2.5年。这也意味着,于2021年后集中下的订单,将在2024年前后陆续交付。另一方面,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红海危机等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以及巴拿马运河干旱等问题,都导致航线因绕道而拉长,进一步加剧了运力紧张的局面,从供给端刺激了造船业的需求。

尽管当前中国造船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能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在大型LNG船、VLGC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领域与国外还存在差距。二是核心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船舶配套能力有待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国产化率还不够高,在市场竞争中容易受制于人。

未来3-5年,将是中国造船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只有加快结构调整,深化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提升设计研发能力,补齐基础零部件短板,不断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自主化水平,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实现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跨越。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