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与日俱增,国潮、国风成为了愈来愈多年轻人的新宠,以汉服饰为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美学”同样在国外掀起热潮,备受国内外青年群体追捧。

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仅是一种服饰而已,蕴含独特审美之余,更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深厚内涵。每当传统节日,不少年轻人都会穿着汉服上街,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

我们现在统称的汉服,分别来自汉朝、魏晋六朝、隋朝、唐宋和明清,每个朝代服饰的样式各不相同也各有特色。只是,并不像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那般具有强烈鲜明的辨识度。

自民国初年的“五族共和”开始,汉族的民族形象就没有那么鲜明的着装特征,但后来也不做明确标识主要是因为人口占比极大,且1953年至1964年期间正值多民族团结宣传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迫迁徙,客居异乡

尽管汉族没有像少数民族一样通过服饰树立鲜明形象,但民族灵魂并没有丢,这里说的汉字灵魂便是指汉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推广普通话,久而久之大家也都默认普通话就是汉语。

现代人所知的“普通话”是经过标准化的,是中国大陆的官方语言,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华人聚居的国家则被称为“华文”,但其实现在的普通话与正宗的古汉语存在较大区别。

现代汉语包含官话、粤语、吴语、湘语、赣语、闽语、客家话,而客家人也被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称为“中原最纯正的正统汉人后裔”,客家话也被认为最正宗的汉语,为什么这样说呢?

客家人起源于先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巩固南方,派遣大量军民,这是客家人首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之中,但第一次真正的大迁徙是西晋八王之乱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令中原战火纷飞,北方匈奴、鲜卑、羯、氐又趁虚而入,手无寸铁的百姓不堪战乱,无奈开始南迁,来安徽和江西繁衍生息。

《赣州府志》就记载着,南宋赣州从绍兴年间的120985户增至淳熙年间的193339户。汀州崇宁年间是172432户,庆元年间则达到218570户,符合《资治通鉴》里多次“淮汉入汀”的记载。

战乱迫使中原汉人一再南迁求生,宋朝中期从中原迁徙到赣南一带的汉人有百万之多,可烽火燃不尽,加之赣南地区不产盐,百万人口开始向两广、福建一带迁徙。

2003年,复旦大学的李辉教授曾经采集福建长汀148位客家男性的Y染色体进行研究分析,这148人来自47个姓氏且无亲缘关系,但涵盖了长汀绝大部分客家姓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结果显示,客家人基因库中父系遗传结构80.2%来自北方汉族,印证了史书中客家先民是中原南迁汉人的记载。

古音古韵,堪称活化石

明清时期,寄居本地的非土著居民的户籍一律会被标记为“客籍”,用以区分当地土著居民。久而久之,这些客居异乡的中原汉人就被称为“客家人”。

客家人作为汉族民系的一个分支,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他们坚守着自己的文化习俗,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文化习惯、社会结构以及独特语言,有多独特呢?

所谓“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客家话就是哪怕只隔了一座山都会有差别,因此在福建也有了“八闽不相通”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家是汉族里唯一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维系客家人的重要桥梁就是客家话。只要开口讲的是客家话就是自家人,尽管有细微差异,共同的乡音就是他们的名片。

客家人历经五次大迁徙,从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客家话也被誉为“古汉语活化石”,专门研究客家话的学者温昌衍就指出,客家话保留了大量中原古音韵。

在语言专家模拟的古汉语视频中,《诗经·国风·无衣》里“修我甲兵”的“我”古音(a:j),与客家话“亻厓”相当接近,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里的“吾”(a:)也接近“亻厓”的发音。

尽管历经千年,客家话是唯一继承上古汉语第一人称发音的方言。从客家人的迁移过程和形成时间来看,客家话当中保留的古汉语特征主要是唐宋时期的轻唇化发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古音里重唇音的[p]或[m],轻唇声母是[f][v],比如“奔”之于客家话的轻唇化就是“分”、“补”为“斧”、“磨”为“无”等等。如果要更明显的对比,不妨看看数字一到十的发音。

不同于普通话的四个音调,客家话继承的古汉语发音是最完备的,在保留上古汉语腔调之余,客家话共有六个声调。普通话有39个韵母,客家话则是56个,这也是客家话晦涩难懂的原因。

悠久传承,不忘祖宗言

声调系统相对复杂之余,客家话里的词汇也和今天的普通话完全不同。虽然客家人自古因战乱数度举族南迁,但他们极为重视保持“祖宗言”,很多古汉语词汇和语义得以保留至今。

杜甫的《兵车行》其中一句“爷娘妻子走相送”,“爷”在普通话的理解就是祖父的意思,但其实在古汉语里指“父亲”,一如《木兰诗》的“不闻爷娘唤女声”,客家话称呼父亲就是“爷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家话的语法还保存了古汉语名词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特点,客家人讲“风谷”其实是“用风车吹”的意思,说“这个人很牛”可不是称赞对方厉害,而是说这人很无理。

许多人认为粤语难说难懂,然而客家话显然才是个中翘楚。不过,客家话作为客家族人独有的交流语言,再怎么难懂仍是我国七大基础方言之一,使用范围极广。

据世界人口分布数据统计,中国境内生活着6000多万客家人,海外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散落着4000万客家人,难怪会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