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继“泾”彩文化课堂钩针编结、舞龙等传统非遗项目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开出社团课程后,掐丝珐琅这门精美的非遗技艺也走进校园,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欢迎。

这也是吴泾镇“泾”典集理论教育大众化创新实践项目之一,通过充分挖掘区域非遗文化资源,打造“泾”彩文化课堂,让传统的中华文化在与现代文创作品的结合中,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掐丝珐琅工艺的由来?如何掐丝、捋丝、上胶?线条要怎么剪断?剪刀要怎么拿?金丝是否闭口关系着后续的点蓝上色……在文化课堂中,闵行区最美手作人、掐丝珐琅非遗技艺推广者——董慧,正在将这门传统工艺的技艺极致耐心地教授给同学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同学们的认真表现让她意外之余颇感欣慰。“每次上课,孩子们都听得非常认真,虽然目前是一周安排了一节课,但每次当我问到上一节课程的知识点时,同学们都能回答上来,说明他们都理解并且吸收了。”董慧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闵行区社会美育导师,董慧不断尝试将掐丝珐琅这门传统古老的工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她的作品灵动、细腻,既有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又有其设计理念的独创性,生动诠释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 《珐琅繁花·百年上海》《百年上海·华彩锦歌》《繁花·万象》等掐丝珐琅作品创造性地与钢琴、镜面等结合,在作品展出期间一度“惊艳”海内外,而董慧作为吴泾本土青年艺术家,也用自己的掐丝珐琅技艺和本地文化结合,为吴泾创作了《尚义·云水纹》《莲》等文创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掐丝珐琅非遗文化课堂走进华师紫小,通过采用小班化社团教学的模式,在三至四年级孩子中,选择有一定美术基础且对中华非遗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接受程度,从而循序渐进开发出适合小学阶段的普适性文化课程。

来自三(2)班的蒋文哲同学此前并不了解非遗这一文化,通过课程,他不但知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还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原来我们中国的文化那么博大精深,以后如果有机会,我想和家人一起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灿烂的中华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及技艺传承的兴趣,对此,董慧在作品图案的挑选上,既有莲花等传统图案,也有卡通动物、现代科技等图案,供同学们选择。四(5)班的蒋夏逸挑选了一枚可爱的小狗图案,因为他觉得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并且非常期待当传统的掐丝珐琅工艺和现代图案结合后,经由他自己制作完成的那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华师紫小还为掐丝珐琅非遗文化课堂专门开辟了一片手工空间,除了用于日常的教学开展,还将布局作为展示学生非遗艺术作品的空间。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沈雯珺介绍,学校希望通过中华传统非遗项目进校园,让孩子们关注非遗文化,喜欢非遗文化,从而传承非遗文化,让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经由老师的指导,将中华民族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激活出新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供稿:闵㻍瑄

编辑:崔松鸽

初审:叶梅

复审:姚怡莹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