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诉讼中,起诉是当事人寻求法律救济的第一步,但起诉的前提是原告必须提供明确的被告身份信息。然而,在现实中,原告往往因各种原因无法获取被告的完整身份信息,这使得起诉变得困难重重。讼状元跟您一起探讨在起诉时没有对方身份信息时,原告应该如何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案例回顾

原告李某因与被告王某发生买卖合同纠纷,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准备起诉材料时,李某发现自己只掌握了王某的姓名和部分联系方式,对于王某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关键信息一无所知。李某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王某的完整身份信息,但均告无果。面对这一困境,李某该如何继续自己的诉讼之路?

法律分析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起诉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若原告无法提供这些信息,法院可能会认为起诉状不符合法定形式,从而不予受理。然而,法律也并未完全堵死原告的救济之路。

首先,原告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查询被告的身份信息。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公安机关可以协助原告查询被告的户籍信息。此外,原告还可以通过律师持法院出具的调查令,向相关机构或部门查询被告的身份信息。

其次,若原告确实无法获取被告的完整身份信息,但能够证明其与被告之间存在明确的法律关系,且诉讼请求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在审查起诉材料时,可以酌情予以受理。在受理后,法院可以通过公告送达等方式,通知被告参加诉讼。

案例解析

在本案中,李某首先尝试向公安机关申请查询王某的身份信息,但未能成功。随后,李某委托律师持法院出具的调查令,向王某的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查询,最终获得了王某的完整身份信息。在获得王某的身份信息后,李某重新准备了起诉状,并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法院经审查认为,李某的起诉符合法律规定,遂予以受理。

讼状元提醒

面对起诉时缺失对方身份信息的困境,原告并非无计可施。通过向公安机关申请查询、委托律师持法院调查令查询等方式,原告可以积极寻求获取被告身份信息的途径。同时,原告在起诉时也应尽可能提供与被告存在法律关系的证据,以增加法院受理的可能性。

此外,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建议当事人在日常交往中注意收集并保存对方的身份信息。在签订合同时,可以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材料,并妥善保管。这样,在发生纠纷时,原告就可以更加便捷地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