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京市玄武区“聚焦课堂教学变革”现场会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举行,来自各中小学幼儿园书记、校园长走进课堂,共同探访“登山式”课堂。

“课前一首歌”是南京市长江路小学课堂独具特色的环节。在教室,孩子们用天籁般的歌声唱着古诗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孩子们动听的歌声,让语文和音乐更好的融合,也让课堂仪式感满满。学生小林说:“老师会带着我们背古诗,会让大家学唱歌,歌词都是古诗词,一边唱一边学,很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园中,还有不少关于学生特色作业的展示,长江路小学提倡“让作业变成作品”,被遴选为南京市“双减”典型案例,一幅幅学生的作品展现了课堂改革的丰硕成果,实现了“做研创”一体化的学习方式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正在积极实践研究的“登山式”课堂。校方介绍,学校努力培养小小“长江学者”,激励儿童像科学家那样学习,让创造力奔涌。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攀登提高、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长江路小学的老师们用“登山式”课堂实现儿童学习过程的实践顿悟、思维进阶、创造体验、人格觉醒,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和自由。

“登山式”课堂直抵两个根本——第一、回到育人目标的根本。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尤其是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回到儿童天性的根本。儿童的天性是喜欢挑战的,在其内心深处总是无比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发现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登山式”课堂强调深度学习要更温暖、更有趣、更投入,充满儿童的审美体验,因为爬到山顶不是最终目的,沿途的风景和过程的体验才是更重要的。“登山式”课堂重视创设挑战性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节点中“关键的进程”和“重要的历程”,关注儿童学习的联系、迁移,发展元认知。“登山式”课堂突出问题意识的培养,着力培养儿童的高阶思维,为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创新人才奠基。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沈杨 通讯员/赵昌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