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核弹基地人员通称为“导弹手”(missileers),全年无休24小时处于备战状态,负责多处义勇兵三型(LGM-30G Minuteman-III)核导弹基地安全和运行。为了避免遭攻击,导弹手值勤的“发射管制中心”(LCC)虽隶属空军却位于地底深处,然这看似最安全的地方,却可能藏着致命危机。

有报道披露,数十名前导弹手都患类似癌症“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他们相信此病可能与曾在发射管制中心服役有关。美国空军和国防部已展开调查。

发现疑点的是退役空军中校杰森·博斯威尔(Jason Boswell) ,他2006-2007年派往马尔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Malmstrom Air Force Base)导弹发射管制中心担任导弹手,八年后诊断出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当时出院报告指这癌症可能与他曾于卡塔尔阿尔乌代德空军基地(Al Udeid Air Base)服役有关。

后来他加入美军受伤战士计划,并成为其他伤病美军的辅导。辅导“学员”时他意外发现同袍丹尼尔·赛贝克(Daniel Sebeck)中校也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两人很快意识到导弹发射管制中心可能就是患癌原因,开始追查其他导弹手是否患癌

果然几位导弹手也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惊觉事态严重,他们决定公开。赛贝克2023年提交报告,他于数百名导弹手发现九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确诊年龄平均约42岁。但美国癌症协会数据,一般人们首次确诊通常约65岁。

在两个基地管制中心发现超标“多氯联苯”

早在2001年,空军就调查马尔姆斯特罗姆基地服役的导弹手潜在患癌风险,但2005年调查结果指出,基地“环境安全”。然而于赛贝克努力及蒙大拿州参议员乔恩·泰斯特(Jon Tester)施压下,空军终于展开另一项流行病学和基地环境的调查。

赛贝克的努力也促使导弹手伙伴启动“火炬之光”(Torchlight Initiative)计划,汇集整理更多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导弹手的数据,迄今收到5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近三分之一为马尔姆斯特罗姆基地导弹手。

空军曾告诉美国广播公司,军方积极调查,但要“找到致病确切原因可能非常困难”。不过一年后,空军说已在马尔姆斯特罗姆及迈诺特(Minot)两个基地管制中心发现超标“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PCB )。多氯联苯为“可能致癌物”,广泛用于电子设备生产制造,但美国1970年代后禁用。

美国空军声明:“安全起见,军方召集跨领域专家团队,含医疗、环境安全人员及工程师等,全面实施管制中心清洁程序并重新检测毒物含量,以确保基地人员安全。”

然美国空军至今未承认患癌导弹手是因导弹发射管制中心服役造成,宣称还需更完整调查数据,才能下最后结论。但死于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导弹手马克·霍姆斯(Mark Holmes)遗孀珍妮·霍姆斯(Jenny Holmes)却因丈夫死因认定问题,无法获美国退伍军人遗族补偿金,马克父亲丹‧霍姆斯(Dan Holmes)是退休空军中校,1970年代也担任过导弹手,后悔表示如果知道现在导弹基地如此“危险”,会告诉马克“千万不要接近导弹基地”。

(首图来源:Malmstrom Air Force 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