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

两点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新民乡扫帚包村的“爱心食堂”中,厨师正在为村里老人们准备晚餐。

扫帚包村常住老人达282人,其中75岁以上的有33人。村里老人除子女给的赡养费外,还有养老金与村集体的分红钱,吃饭的钱不愁。然而,因不愿做、不愿吃、吃不好、不好吃等各种原因,多数老人平时吃的是凉菜、剩饭。这种“凑合吃点”的方式降低了老人们的幸福感。

近两年,旗里开展“三资清理”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有了资金,便开始探索“家门口养老”模式。

去年9月,扫帚包村里聘请了厨师,开办了爱心食堂。每日标准为15元,每餐有肉、有蛋、有青菜。村民可用奖励积分(1分抵1元)支付,7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就餐,费用由村集体补贴。

下午三点,“爱心食堂”飘出饭菜香味,村里20余名老人便三三两两地准时前来用餐。

“现在的生活是真好,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归根结底是共产党好,我们一定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永远跟党走,辈辈跟党走!”扫帚包村79岁的王景芳老人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爱心食堂”自去年9月营业以来,已有6870人次就餐,其中75岁以上老人的就餐人次达6840。每月运营费用约1万余元,均由村集体承担。这对于村里的老人们而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利;对于其他村民来说,则是一种激励,激发了他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