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飞速发展,城市的高楼越发繁华喧嚣。

而有一群人,选择转身迈入山林,寻找那些承载了无数中国人情怀的“老房子”。他们要赶在坍塌和遗忘之前,听一听这些中国老房子的故事。

《中国民居》是国内首档以中国传统民居生态为主题,呈现传统民居建筑和居住生活的人文纪录片。影片自2021年9月开播以来便深受好评,成为B站评分9.7的宝藏佳片。

主创团队由多位民间创作者组成,他们深入到中国各处特色村落进行考察,由当地建筑设计师亲身叙述,结合专业设计知识,探访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之美,以及它们背后的动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参天塔

千百年前,石头能堆砌出怎样的奇迹?

在四川丹巴地区的这片千年古碉藏寨,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丹巴地区五河汇聚,地处汉藏两族的地域交界,自古便历经王朝兴衰和民族交融。而脱胎于石棺葬的碉楼,便是这片土地上最醒目的存在。

神山之下,万户千碉。

早期,碉楼是人们为防避风雨、野兽而打造的安全居所。利用山谷地区丰富的岩石资源,人们在垒石为墙的过程中,逐渐发掘出独特的石砌技艺,筑起了增高扩大的四方形碉楼。

碉楼底宽高窄,内直外斜,加上特意突出墙体的拱石,能够有效抵挡地震和雨水渗漏;大石打底,小石镶嵌,纯熟技巧佐以黄泥和木头墙筋的连接,便能筑就将近40米的摩天石碉。

在多地震的川西地带,屹立千年而不倒的碉楼堪称云端上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提供庇护之外,丹巴的每一座碉楼还有着非凡的信仰意义。

数千年前的丹巴部落信奉苯教,这是一个多神崇拜的藏地原始信仰,崇拜天空、山神、大鹏鸟的祖先们。

而丹巴地处群山之间,周围被四五千米的高山层层环绕,一座高耸坚固的碉楼,能够让虔诚的丹巴人在静谧中,拥有一方与神对话的神圣天地。

下住人,上祭神。登上碉楼,群山环抱下,人心得以渐离世俗,在天空大地的注视中超然物外。

在之后的民族融合中,碉楼逐渐从居所转变为仓储、避险和守护家园的建筑,但碉楼的地位并没有因此消解。人们将藏寨房子与碉楼结合修建,连成一体,户户皆有碉的景象在当地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在今天,人们与政府的出资保护拦不住出走的青年和碉楼的消逝,但它始终是丹巴人心中古老的守护者,也是精神的图腾。

今天的丹巴人,还会在新修建的房顶四角上堆起小石塔,插上玛尼旗,供奉白石,以敬天地神灵,这称为“拉吾则”,意为——曾经建造碉楼的地方。

随着社会发展开放,如今的参天塔下,处处是寻常人家。

古碉受到的关注,让当地的民宿生意开展得如火如荼。与民宿公司签了20年合约的单真志玛,在自己曾经的新房里,当起了需要打工的包租婆。作为长嫂的她负责全家事务多年,经验丰富,也无比辛苦。

镜头记录下,老家、夫家、民宿三座宅子,串联起了她作为女儿、媳妇、母亲的一生。谈起劳累琐事时的爽朗笑声,藏着单真志玛沉默的苦与无奈。

而比起单真志玛希望子女走出重山看看广阔天地的朴素愿望,另一座民宿家的德吉拥姆在外学习工作多年,如今却依然渴望回归家人身旁。只因那个充满了“喜波拉”(藏语意为幸福快乐)的大家庭,有着她在孤独时魂牵梦绕的温暖能量。

千年碉楼藏寨,是老一代丹巴人的参天塔,也或许是新一代丹巴人的“浪浪山”。哪怕碉楼不再,这份由石头堆砌的奇迹,也必将在坚定虔诚的心底永恒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守琼楼

从中国岭南的空中俯瞰,很难不注意到这样一处民居奇观。

这里碉楼林立,排布规整,如同军棋般紧密。但细看之下,其中又不乏许多外形瞩目的华丽建筑,中西交融,精致宏伟。

这里,正是广东开平碉楼古村落这片建造于百年前的豪华楼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可歌可泣的一段篇章。

开平地处低洼而又河网密布,每月十次八次的洪水浸屋已是常事。此外还需面对猖獗的匪患。清末民初,地处四邑中心的开平被弃为“四不管”地带,深受匪盗之苦。

恰逢出海谋生的热潮,或主动或被迫,开平人作为外国招募的劳工,在屈辱排挤下做着最艰苦的工作,怀揣着辛苦挣来的血泪钱,返乡建设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保证家中的妻儿老幼在自己出国务工时的安全,归来的开平人在建造村落时,重点考虑了安防性。

以锦江里为例,人们依照岭南传统棋盘式布局,兼顾舒适性与安全性,规划出有门楼、广场、防御林、蓄水池的村落设计。

在村规民约的严格把控下,设计严密的锦江里诞生了。其中,锦江楼上的枪眼可以直接对准村内中轴线的一整条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这座由村民集资修建的“众楼”,不仅仅是帮助人们共同抵御灾害的庇护所,更是村民绝地反杀的致胜法宝。

楼体布满铁窗和枪孔,高层建有燕子窝、角楼和瞭望塔等防御工事,解锁全方位射程覆盖,易守难攻,让它成为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碉堡”。电影《让子弹飞》,正是将开平碉楼作为其贴合主题的取景地。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这座碉楼不仅抵挡住了无数次匪徒的劫掠,还在日军的暴力冲楼中保全了四层楼内挤满的村民们。

无数个黑暗绝望的夜里,人们强行抑制恐惧的哭声,与碉楼一起,在炮火中守住了活下去的希望。“无碉楼不成村”,逐渐成了开平大地上的共同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初年,匪患渐渐平定,由海外返乡的开平人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建造碉楼。

不同于众楼注重的公共功能,这些极具个人风格的“居楼”作为个人居所,往往彰显着主人家的财力与气魄,因此,一时间大量华丽精致、中西风格融汇的居住型碉楼在开平拔地而起,占据了开平碉楼群的大部分比例。

锦江里的瑞石楼更是被称作“开平第一碉楼”,1921年,由在香港经商的黄秀壁斥巨资3万港币进行筹建。豪华的西式建筑外观,融合了爱奥尼克风柱廊、巴洛克图案和拜占庭式穹顶,同时具有传统中式的艺术视觉,25米的九层高楼无比显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曾经如此繁复的碉楼,如今也与整个开平一样陷入了沉寂,选择留在村落里生活的开平人已所剩无几。好在,还有人愿意耗费心力财力,修复保留着自己的一栋碉楼,每天在楼顶看到的日升日落,似乎就是最好的报酬。

也得益于这样的守楼人的存在,当地建筑修复和文化传承的工作者才有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动力。许多华侨回乡寻根溯源,在亲眼看到碉楼的那一刻,更是不自觉的红了眼眶,真正领悟自我的诞生之地。

守琼楼,守的是希望,是文化,是根,是开平人血脉里的家。为着这一点,开平碉楼,这座固若金汤的避风港,便永远不会倒塌消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定方圆

一千多年前,历经战火的唐朝由盛转衰,为躲避战乱,许多黄河流域的中原士族辗转南迁,最终在福建西南地区安身。这些当年远道而来的异乡人,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客家人”

停下了漂泊的脚步,勇敢的客家人开始在陌生的天地间建立新的家园。

由于可供建设的土地稀少,客家人的选址都在山岭间。为防御猛兽侵袭、匪祸战乱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土客械斗,人们用土木搭建土围子,叠加扩建下,福建土楼诞生了。

土楼的发明,就是以居为墙,抱团围城,在有限的资源里,最大地满足了防御和居住的首要需求。

在土楼的建造思想里,道法自然,是比传统风水更重要的原则。人们可以不恪守旧规,根据地理条件顺势而为,灵活变换风水智慧。

就地取材的建筑原料,让土楼最大程度地融入了山水自然,比起建筑,土楼在人们眼中,更像是连接着土地的巨大植物,天生天养,自在吐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圆地方的造型中,土楼内部也蕴含着高超的设计奇迹。按比例混合后变成熟土的三合土,填入石灰池里浸泡过的木料,不仅能防治白蚁,还能产生防垮塌的拉力作用。一次次夯土砌石,千锤百打,可保土楼几百年不倒。

内里搭建有木结构的楼房,榫卯连接难以摇撼,每户人家分配有厨、仓、卧的三层三房户型,中心用以建设祠堂等公共空间,形成聚族而居的传统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演化,面积、抗震、减少死角等方面都更胜一筹的圆楼逐渐取代方楼。大量形态各异的土楼也相继出现,传达出不同的家族观念——

“中轴对称,三堂两横,高墙府邸深藏中原文化,此为五凤楼;

圆中圆,圈套圈,上上下下四百间,此为承启楼;

烟草兴家业,文化集大成,八卦布局,楼台精致,此为振成楼;

楼座北斗,圆心中空,回音不绝,此为环极楼;

小巧袖珍,单圈三层,此为如升楼;

廊柱斜倾,有惊无险,东倒西歪成奇观,此为裕昌楼;

七十二道楼梯,明暗穿梭,户户通达,此为集庆楼;

安定繁荣后的土楼建造,融入了更高层次文化观念的表达,迸发出大量精彩纷呈的设计思想。一墙一瓦间,细细观摩之下,每一栋楼都是值得长久品评的家族诗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奇的建筑创意,科学的修筑技巧,在古时并非人人都是能工巧匠的境况下,能够打造出这样的建筑奇迹,全凭对家园的一腔热爱和劳动人民的惊人智慧。

2008年,福建土楼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独一无二的巧思造型惊艳了世界。

在政府的大力拨款下,土楼迎来了定期的专业修复。文化旅游的大火,也让土楼的存在被更多人熟知。动画电影《大鱼海棠》里椿的住所原型,正是福建土楼又一次出圈的证明。

在振成楼楼主林日耕眼里,申遗成功带来的变化是四个字——天翻地覆。

自2008年以来,耕叔每天都要接待大量远方来客。对于这处自己从小长大的家,他熟知每一块砖瓦的故事。多年解说,使他热爱深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他欣慰的是,旅游业的繁荣让当地飞速发展,年轻人也回归楼里吃上了旅游饭。这是当地乡村振兴的前进,更是福建土楼一次辉煌的重生。

游客散去,深夜的土楼里是真切的烟火气息。无垠的天地间,总有人在这里坚守方圆寸心。

正如主创在本片简介的那句话,何以为家,何以为根。我们从何而来,终将回到何处。

他们见证过古旧的消逝,也聆听过复苏的生机,最终发现,老房子因样式功能被收录进镜头、书本,但真正让它们“活”着的,正是生活其间的人,真实的文化由此长存。

中国民居,人在,家就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纪录片《中国民居》(全文图片均来源于此)

2、部分文案源于《中国民居》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