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免费的背后一定藏着非免费

昨天在纠结一个事。

有个姨在保险公司上班,她有个免费去香港游玩的名额给我。

我听到的瞬间,还是蛮欣喜的。

也跟家人说了这事,他们说

去玩玩也好,出去转转说不定就有写作灵感了呢?(

我笑了,心里想我现在主攻的方向跟灵感关系不大

)但是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种旅行过程中你可能要听保险公司讲他们保险产品的。

这倒没什么,工作人员讲产品的过程中我可以看看电子书。

直到昨天刷到一个关于免费旅行的骗局,虽然不是保险公司的,但也让我心有不安。

加上我妈又担心我一个人去香港,没有亲人朋友在身边不太好。

我就开始纠结要不要去了。

想去是因为:

1.安全。是认识的人给的名额,而且家人也说了这种免费旅行是可以的,就是别买保险、乱买东西就好了。

2.好奇。没去过香港,想去看看。

3.散心。在家里待久了确实想出去透透气,说不定真能多一些不一样的见闻和感受。多打开自己,多去看看不同的世界,多一些与众不同的体验,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不想去是因为:

1. 对于免费的东西,一直都是心存怀疑的,毕竟我们常说免费的是最贵的。

2. 同行的都是中老年人,我去的话好像显得比较格格不入。

3. 就旅行来说,对城市并不是很感兴趣,更喜欢自然风景。

4. 没什么钱。去了多多少少肯定要花钱。我现在花100块钱都要精打细算。

02 免费固然诱人,但体验感更胜一筹

尽管去与不去的利弊点都列出来了,我还是没有做出决定。

于是又问了4个朋友,得到的建议分别如下:

朋友Y说:

你不想去就不会想了,你顺从自己的想法就行了。我从来不反对我老妹出去旅游,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大是根据他走过的地方决定的。白嫖有啥好犹豫的,也就几天时间而已,我还是会比较期待。

朋友Z说:

安全的话我觉得去体验体验挺不错,吃住啥的都不用自己花钱,一直在家出去转转也挺好。

朋友T说:

免费的就不要嫌这嫌那了,既然想去而且还免费,只要没有强制消费和过于限制活动自由就行,世上没有那么多既要这又要那的好事,想获得一样东西,都是要付出的,你不想付出就选择不去。

朋友F说:

去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在那种类似传销的氛围里,你能不能抵得住大多数都买的压力,你不买。如果因为没有买他们的产品而导致回来的途中对你态度不好,你能不能应对得了。

看了朋友们的建议,决定不去了。

我觉得比起免费,我更在乎旅行的体验。如果体验不好,那我宁愿等待能自费的时候再去。

03 在免费面前,要保持警惕

下午跟我妈说这事儿的时候,她却非常想让我去。说别人都花钱去旅行,这免费的干嘛不去,要是额外需要用钱她给我。而我怎么好意思用她那点辛苦钱。

我妈跟我说,她多年前也参加过一次类似的旅行,保险公司人员在旅行途中开课卖产品,但她什么都没买。

她是那种意志力很坚定的人,虽然她只上到三年级。

但是我妈在很多关键时刻,都比初中毕业的我爸要清醒。

记得小时候,类似邪教组织一类的团伙在乡下挨家挨户讲解并赠送他们的产品,我妈极力阻止我爸去听,知道这种东西肯定有问题。

还有一次是多年前,有几个人开车直接停在马路边,到我家来找我爸,说是要跟我爸合伙做生意,讲得头头是道。但我妈总感觉不对劲,去

看了人家车,发现是黑车,连牌照都没有。

就赶紧去村里把我表叔喊来了,结果那伙人一看有其他人来才溜了。

在很多事情上,我妈虽不如我爸有文化,却有着人

本能的警觉

。从我爸妈对这种事情的态度中,我似乎发现了一点奇怪的东西:

越是有知识的人,越有一种自己不会被骗的自信。

那次免费旅行回来,保险销售员见我妈去旅行时再怎么劝都没买保险,之后的旅行则都要求我爸去。结果毫无悬念,我爸买了很多保险。

这次我说想去,我爸怕我跟他一样经不住销售人员的推销,就嘱咐我

保险一定不要买。我说好。

主要我手里也没钱,想买也没钱买。借钱和贷款这种事我又从来不会干。所以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看得出来我爸也是有点矛盾的。他想让我出去散散心,也怕我被诱惑买不必要的保险。

04结语 :看清免费背后的代价,再做选择

想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了自己纠结的关键点:害怕因免费被骗,但又舍不得。

通过多方求证,我发现只要保持清醒理性,是能够规避掉我爸那部分易被说动的缺点,而发扬像我妈一样不会被轻易动摇的优点。

至于我之前还担心体验感不好这一点,我又有了新思路:

比起好的体验,我也愿意去尝试看起来不太好,但有点不一样的体验。

不过这都是没钱或者说为了省钱而做的一些无奈之举。

还是要好好挣钱,才有更多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