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楫往来,沟通南北,大运河不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更是一条蕴含着丰富文化矿藏的河流,衍生了涵盖文学、艺术、民俗、非遗、戏曲等在内的多元运河文化。承载历史印记的地名,自然也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前,由淮阴师范学教授、大运河研究学者顾建国编撰的《大运河地名故事》一书出版,通过梳理大运河地名文脉,再现中国大运河的绵延历史。

“从最初的邗沟开始,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大运河沿线诞生了数不胜数的地名。”顾建国一一列举,通济渠、古邗沟、里运河、中运河、末口、淮泗口、清江浦、邵伯、瓜洲渡、浒墅关……或河道,或水口,或城镇,或村落,或水利枢纽,大运河地名水韵盎然,从不同角度记录大运河的悠悠往事。

淮安里运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运河地名早已家喻户晓,但也有一些相对知名度较小。比如运河地名中,含有“口”字的颇多,包括末口、淮泗口、大清口、小清口、埇口、天津三岔口、南旺分水口等等。顾建国介绍,所谓“口”,多指水口,即两水交汇处,回顾这些名称的由来,往往能够挖掘出大运河体系中某条河道演变的一段故事。

淮安是重要的运河枢纽城市,古地名‘末口’不仅是淮安最早的运河枢纽,也可以说是这座运河之都的孕育诞生地。”在《大运河地名故事》一书中,顾建国详解了“末口”地名的千年演变。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吴王夫差开挖了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也为吴国水军利用邗沟水道北上争霸提供了便利条件。“末口”之“末”,是末尾、末端的意思,顾名思义,“末口”是指邗沟北延与古淮河的交汇之处。在文献中,“末口”也有“北口”“山阳口”“北辰堰”等名称。

古末口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千五百年的漫长时间里,末口几经兴废,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由于黄河在淮安市区东郊决口,夺故道入海,自行裁弯取直,末口不再通船,失去了水运枢纽地位。不过,后人并没有忘却这一淮安城市历史的起点,不但根据史料确证了末口的历史坐标,还将末口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曾在淮安寻访末口遗址。它位于今淮安市淮安区翔宇大道旁,树立有一块巨大的“古末口”石碑,由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碑阴则是著名大运河学者荀德麟撰写的《古末口碑记》。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诗歌《长相思·汴水流》,汴水和泗水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也为淮安留下了淮泗口、大清口、小清口等地名。

顾建国介绍,淮泗口位于今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附近,是古淮水和泗水的交汇之处。泗水源出山东,一路经徐州、宿迁注入淮水。相传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困顿之时,就曾在泗水入淮处钓鱼,得到了漂母帮助。淮泗口又被称为“清口”,是因为古泗水看上去要比淮水清澈,故称“清河”。到北宋后期,清河又分流出大清河和小清河,它们汇入淮河之处,衍生出大清口和小清口,都位于今马头镇境内。明代,黄河夺小清河入淮,“清口”概念发生变化,主要指黄淮交汇之处。

考古中发现的清口水利枢纽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控扼黄、淮、运三河,清口作为水利枢纽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清代学者魏源曾说:“清口,咽喉也。高堰(即洪泽湖大堤),心腹也。”清口枢纽由惠济闸、通济闸、福兴闸、石工头、惠济祠等组成,是大运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枢纽工程之一,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提起“湾”,很多人会想起海湾,如胶州湾、渤海湾等。其实,大运河沿线也有多个“湾”,在江苏境内,就有淮安的山阳湾和扬州的茱萸湾。顾建国告诉记者,运河沿线的“湾”并不一定指河水弯曲处或者海湾。比如,“山阳湾”就是古淮河流经淮安境内的一段“U”字形河道,因紧挨山阳县城而得名。“山阳”是淮安历史上的古县,设置于晋安帝永熙七年(411)。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此县地处钵池山以南,故名“山阳县”。

扬州茱萸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阳湾的在淮安历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顾建国介绍,山阳湾,起自清江浦东北方的草湾河道转头向南,至古末口又转向北,到涟水境内的赤晏庙后再向东经云梯关流入大海。隋代开凿通济渠后,随着南粮北运的漕运量增加,包括山阳湾在内的古淮河运道日益受到重视,来往船只不断。但山阳湾地处淮水拐弯处,水流迅疾凶险,常出危险状况,这一问题直到明代在山阳湾北端开草湾河才基本解决。此后,山阳湾也因为泥沙淤积逐渐变成平缓的小河,最终成为陆地,留下“山阳湾”这个记录大运河漕运往事的老地名。

扬州的茱萸湾也是一段古运河河道,因古代两岸遍插茱萸而得名。在《大运河地名故事》一书中,顾建国写道,茱萸湾地处扬州东郊的湾头镇,位于京杭大运河与芒稻河之间。西汉初年,居于广陵(扬州)的吴王刘濞凿山铸铜,围海煮盐。他开凿了古运盐河,一头是茱萸湾,一头是今如皋的蟠溪,将海陵仓的海盐运送到扬州,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茱萸湾也成为古代最早的运盐河码头,商旅往来,喧哗热闹。扬州民间有“上扬州,拢湾头,一跐两个当”的民谚,有“一举两得”之意。

通扬运河,其前身就是刘濞开凿的古运盐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开成年间,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沿着运盐河船行而来,在茱萸湾上岸进入繁华的扬州城,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这样写道:“半夜发行,盐官船积盐,或三四船,或四五船,双结续编,不绝数十里,相随而行。乍见难记,甚为大奇”,为后人留下了茱萸湾因运河盐运而富庶繁华的生动记录。值得一提的是,茱萸湾还保留着一件雕刻于明代的“湾头石壁虎”,是大运河沿线“九牛二虎一只鸡”等“镇水神物”的组成部分,寄托了古人消除水患,静水安澜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