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居所发布的《全国烂尾楼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房地产项目烂尾率3.85%,分城市来看,一二线城市的烂尾率约为5%,三四线城市约为4%,总建筑面积为2.31亿平方米。

我们按照每套房100平进行计算,也就是231万套房,意味着231万个家庭几十年的辛苦打了水漂。

对于这一数据,笔者持怀疑态度,毕竟根据网上的消息,仅仅是恒大就留下160多万套,此外还有碧桂园和融创两个大户,所以实际面积恐怕是大于2.31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烂尾外,还有延期交付,目前虽然没有机构对此数据进行统计,但从网络上购房者铺天盖地的抱怨来看,数量也少不了。

就拿温州市区的一个网红楼盘来说,按照合同规定,应该在2023年12月31日交房,然而到了年底,开发商张贴告知函,表示由于疫情、台风、房地产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按期交房,不仅如此,甚至连个具体的交房日期都没有给出来。

据了解,该楼盘有两千多套房,开盘时很是火热,几乎售罄,当初还因为房企爆雷停工过,而后重新复工,购房者本以为看到希望,结果被一则通知再次打破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内,烂尾也好,延期也罢,这样的项目太多太多,自己辛辛苦苦攒了小半辈子的钱,而且还要拿出未来几十年的收入来“填坑”,结果连房子都拿不到,这种事落到头上,简直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不考虑房价涨跌,单单是因为延期烂尾而选择不买新房,其实也是非常合理的。因此在楼市本轮调整期间,不仅要调整房价,“保交楼”更是“重中之重”。

对此,中央早已经强调了多次。

比如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另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

不少城市紧跟中央,纷纷发布今年的“保交楼”计划,郑州在今年要保交楼6万套以上,西安提出,确保在册14个项目按时达标交付,在回迁安置方面,确保交付66个以上项目,回迁14.9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毋庸置疑的是,保交楼对购房者而言是好事,最起码不用担心拿不到房子,但相对的,其中也会存在一些矛盾点:

首先是开发商和地方之间的矛盾。

开发商认为,保交楼是民生大事,地方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哪怕自己特别烂,烂到无以复加,地方也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对开发商来说,地方是保底的。

可地方就很头痛了,我想帮你,可一旦帮了,是不是对其他开发商不公平,我想一视同仁,可地方财政相当紧张,我有心无力,没办法一视同仁。

其次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难处。

银行和金融机构要把钱投入房地产,既要注重收益,又要关心风险,可现在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虽然出现比较积极的信号,比如新房价格上涨、频繁出现地王,但对于何时企稳回暖,谁心里都没谱。

银行和金融机构所能看到的信息肯定比普通人要更多,现在房地产投资额不断下降,已经说明银行和金融机构并不看好房地产,如果不是中央救市态度坚决,如果不是有融资协调机制,银行也不太愿意冒着风险让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现状,中国房地产报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继续推进融资协调机制,在资金上给予开发商支持。

从4月3日的报道来看,全国所有地级市(不含直辖市)已经建立融资协调机制,截止到3月31日,已有1979个项目共获银行授信4690.3亿元,1247个项目已获得贷款1554.1亿元。

这个结果,看起来还是相当不错的,很多人也对融资协调机制抱有极大的期望,然而真实情况可能与大家所想的有些许不同,从项目进入白名单到拿到贷款,这一过程是漫长且困难的。

根据报道,有些城市的落实情况不太好,项目虽然上了白名单,但想要拿到钱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部分项目还存在被移除白名单的风险,当地的市场也没有掀起“复工潮”。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高层在会议上才会去不断地强调要加快推进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而房地产报建议:

对可以正常建设、抵押物充足、资产负债合理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融资贷款等方式,满足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以最快速度完成“发放-使用-偿还”的管理闭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地方政府参与救助。

开发商融资属于商业行为,但目前的房地产市场问题太突出,想要仅靠商业方式来解决是不太现实的,因此需要第三方来进行协调,这个第三方就是地方。

房地产报建议:通过地方资源乃至信用担保确保项目复工和按时交付,帮助房地产项目对接金融机构有效获得融资,并对相关债务及交付问题进行斡旋。

说的直白些,你可以不相信开发商,但地方出面,你总不能不相信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房地产调整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不是金融机构、开发商以及购房者三方就能挽回颓势的,地方政府也起到关键作用,只有一起发力,才能渡过眼前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