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的十个冷知识
1,20世纪50年代,陈佩斯的父亲陈强随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访问演出,正逢陈佩斯的哥哥出生,陈强就将大儿子取名为陈布达,又过了几年,二儿子出生了,顺其自然就叫了佩斯。
2,小品《吃面条》,是春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品。排练时,陈佩斯受不了导演组要求反复修改的意见,撂挑子走人,朱时茂苦口婆心把陈佩斯劝回,前后三次,最后一次是导演组把他俩请去慰问体育健儿,运动员们看了陈佩斯和朱时茂的表演笑得前仰后合,陈佩斯这才继续排练,没有再离开。
3,小品《主角与配角》中,朱时茂说陈佩斯的形象,演个小偷小摸地痞流氓,都不用化妆,往那儿一戳就行。该段台词不是他们编出来的,而是陈佩斯考进八一厂时,考官对陈佩斯说过的话。
4,小品《羊肉串》中,陈佩斯为了表演好该小品中小贩这个角色,自己亲自到北京市的“动批”服装市场,观察路边卖羊肉串的小贩,学习烤羊肉串的动作。为了小品剧情需要他还亲自做了新疆大叔的假胡子。
5,小品《胡椒面》最初想法是由朱时茂妻子范旭霞提出的,陈佩斯在饭馆吃饭的时候看见了胡椒面,并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陈佩斯与朱时茂夫妇沟通后,以这个素材为创作背景开始写剧本。一个月后,三人在修改几稿后剧本最终确定下来。
6,很少参加综艺节目的他,接受邀约,成为了《金牌喜剧班》的导师。从98年春晚《王爷与邮差》之后,他在没有登上央视舞台,接受采访时,他字斟句酌地说:“不是回来,是来到。这不是我的单位,也不是我的地儿,我只是来参加(节目)。”
7,2009年,陈佩斯被聘为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化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陈佩斯对目前中国喜剧演员教育很有看法,所以他准备亲自招收喜剧专业研究生。不过现在,他很为能不能招到满意的学生而担忧。
8,小品《王爷与邮差》中,陈佩斯和朱时茂穿的清代演出服是他们亲自花钱制作的。
9,1998年的艺术维权尽管胜诉,但央视的不给颜面让陈佩斯愤然离开春晚舞台,他选择转行话剧领域,创作了《阳台》、《老宅》等作品,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社会责任感。
10,晚年的陈佩斯创建了“大道喜剧院”,亲自指导年轻导演的创作和表演,更为年轻一代演艺人才的培养贡献了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