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她,个头不高,戴着脸谱,随着川剧变脸音乐响起,她跟着节奏舞动、蹬腿、变脸…… 当最后一张脸谱摘下,台下的观众发现:呀,脸谱下面藏着的这张面孔咋有些特别,眼裂小、鼻梁低平——没错,这是典型的“唐氏宝宝”(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面容。 藏在脸谱下的女孩叫殷秋华,一个19岁的“唐氏宝宝”,很多网友在看过她表演变脸的视频后,都会被她那娴熟的动作、精准的节奏把控所折服。 4月11日,记者前往四川南充市蓬安县,了解到秋华表演变脸背后那段有关“母女”“师徒”的感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父”林春(左)、秋华(中)和秋华妈妈赵海英

不介意“唐氏宝宝”标签

秋华享受站在舞台上的感觉,喜欢听到观众的掌声,那是她“演得好”的佐证。

音乐响起,舞台上的她精准地掌控着节奏,走步、蹬腿、变脸……整个川剧变脸表演流程五六分钟。她动作娴熟,摘下最后一张脸谱,观众才会发现,那张藏在脸谱下的面孔有些特别,眼裂小、鼻梁低平……

音乐结束,站在台下的妈妈赵海英舒了口气。每次女儿登台表演,她既期待又担心表演会出现意外。很快,女儿会来到她身边,她毫不吝啬地给女儿竖起大拇指:“你很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华在舞台上表演“变脸”

难免有失误的时候。去年,秋华在南充城区一所学校表演时,整个前面表演环节都很顺畅,在最后小跑着跟台下嘉宾握手致谢环节,因下雨地面湿滑,秋华差点摔倒在地。这让她感到委屈,下台来到母亲身边时,就快要哭了。

赵海英赶紧安慰:“你表演得很好,已经很棒了。”一位现场采访的记者也站出来圆场:“没有摔倒,我亲眼看着的,很好了。”听到大家夸她,秋华又变得开心起来。

赵海英说,女儿站上舞台,有时连她自己都会忘记“唐氏宝宝”这个身份,当然她也不介意“唐氏宝宝”这个标签。

“你长得不够乖,所以嘴要更甜”

赵海英和丈夫是组合家庭,双方原来各有一个男孩,她在38岁时生下女儿秋华,视若明珠。

秋华出生时,有8斤多重,但天生腭裂,喂进嘴里的奶粉总是流出来,满月时瘦到只有3斤多。时间一久,赵海英发现女儿身上越来越多“不正常”的地方:不会笑,饿了不哭。6个月的时候,赵海英和丈夫第一次从医生口中听到“唐氏宝宝”(一种人类染色体病,也称先天愚型婴儿)这个词。

有人提醒她,女儿将来会成为家庭的负担。赵海英红了眼睛:“谁又会忍心丢掉自己的孩子呢?”

“负担”首先来自精神层面。秋华两岁左右才会抬头;快3岁了才喊“妈妈”;再大一些,可以拉着她递出的小木棍小心翼翼站起来……带着女儿在外面玩,赵海英总能感受到来自不同方向“像刀割一样的眼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演结束,秋华开心地回到妈妈身旁

7岁时,秋华能说的词汇仍限于“爸爸、妈妈”,“哥哥”对她来说还有难度。赵海英希望女儿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但学校对接受一个无法正常上厕所的的“特殊孩子”感到为难,赵海英答应每天在教室照顾女儿。她买废报纸回家让女儿练字,也会买一大包零食“讨好”同龄小朋友,希望他们能带着女儿一起做游戏。

赵海英希望女儿见识更多的东西,会为了路边一朵野花停下,告诉女儿这朵花的名字和颜色。每年寒暑假,她带着女儿到处“穷游”,成都、泸定、天津、澳门……母女俩的脚步越走越远。

她跟女儿说:“因为你长得不够乖,所以你对人要更热情,更礼貌,嘴巴要更甜,别人才喜欢你。”但女儿有时跟人打招呼,对方没听到的话,女儿会直接跑别人面前去,这又让她感到尴尬。她让女儿称呼年轻女士“阿姨”,女儿立马纠正她:“应该叫漂亮姐姐。”

“孩子能做她喜欢的事,我愿背负骂名”

赵海英常安慰自己,肯定是自己“上辈子欠女儿,这辈子来还债的”。她一直希望女儿能学一门技能傍身。有一段时间,秋华喜欢小提琴,但指法还没学会就放弃了,学拉丁舞又很难找到舞伴,学民族舞总容易被其他孩子孤立……

“我不生气,我们需要面对现实。”赵海英甚至想过,要不让女儿学厨师吧?但她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智力不行,也不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父”林春和秋华在舞台上

3年前,秋华拜师林春学习川剧变脸。林春是蓬安县文化馆的戏曲干部,秋华一直喊她“师父妈妈”。赵海英第一次找到林春是想让她教秋华舞蹈,她并不知道林春还会川剧变脸。林春听了心里“咯噔”了一下,她不排斥给一个“唐氏宝宝”当师父,只是为这类孩子的不易感到心酸,一个简单动作需要付出比正常孩子更多的努力。

几天后,林春让赵海英带秋华去见她,望着眼前这个前来拜师的女孩,林春心里闪出一个念头:这个孩子可以“雕琢”。林春想用传统文化来感染这个特殊女孩,而戏曲传统文化中有不同的人物形象,她决定传授秋华川剧变脸的绝活。

但这对师徒从一开始就面临挑战:“唐氏宝宝”有语言交流障碍,而川剧变脸又是一门表演难度很高的绝活,林春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最初,林春教秋华动作,秋华可能一时记住了,但睡一觉就忘了。林春尝试让秋华配合录制好的视频练习,后来又让赵海英跟着练。这样既可培养赵海英的审美观,也可让她在家监督秋华练习。这对母女开始每天从“师父”林春处领任务,拍视频“打卡”,如果“师父”觉得某个动作不合格,就一直练到合格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春、秋华与其他演员合影

从那之后,每天早上5点多,蓬安龙角山景区总能看到赵海英带着秋华练功的场景:开肩、压腿、走台步……秋华毕竟不是正常孩子,一些简单动作往往也很难掌握。赵海英担心女儿学不好会失去“师父”,她要求女儿一次练不好,就练十次、二十次。秋华有时会闹情绪,赵海英打她,她立马躲到围观的叔叔阿姨身后哭着喊“救命”。

女儿哭,赵海英也哭,旁人劝她算了,但赵海英觉得事在人为,哭过了,把女儿喊过来接着练。赵海英也因此获得了“疯子妈妈”这个称号。赵海英说,自己是为了女儿将来能有一技之长,能做她喜欢的事情。“为了这些,我愿意背负骂名。”现在,秋华学会变脸的故事被传得越来越远,赵海英也成为很多特殊孩子家庭羡慕的对象。她说,希望每个父母都不要轻易放弃孩子,要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

第一个红包“孝敬”师父

现在,秋华可以变9张脸谱,包括1张回脸。

“她是我心里的一个奇迹。”林春说,自己一直有信心把秋华教好,从一开始就把秋华当作正常孩子来教,每个动作必须标准。“如果你把她当残疾人来看,她就会觉得自己做不好理所当然。”有时为鼓励秋华练功,林春会承诺她只要学会某个动作就请她去吃米粉。秋华听了会很高兴,因为妈妈舍不得带她花钱去吃米粉。

蜕变,发生在一年半之后,秋华在南充市嘉陵江边举行的“助残活动”上首次登台演出。表演结束,有人递给她一个红包,她接过红包就要给“师父妈妈”。这让林春很感动,她没想到一个唐氏宝宝拿到红包后的第一反应,竟是拿来“孝敬”师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春说,秋华是她心里的一个“奇迹”

对于秋华这类孩子来说,需要舞台来展现自己。林春说,她平时有演出活动都会带上秋华,接到的商演会推荐秋华去,但她事先不会言明秋华身份,担心商家有顾虑。

林春几乎没缺席过秋华的演出,她会帮秋华穿好演出服,检查上台前的准备。事实上,她站在台下比自己登台还要紧张。“弟子表演失误,别人会说这是哪个师父教的?我伤不起。”

最近,秋华在跟“师父妈妈”参加由蓬安县文化馆举行的“戏曲进校园”文化活动。4月11日下午,在相如二小的一间教室里,秋华站在一群小朋友的前面,跟着“师父妈妈”学习戏曲表演的动作、唱腔等。林春希望这能帮秋华更好地融入到正常孩子的圈子。

——5——

“她是来自外星球的人”

赵海英觉得,女儿很幸运,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每个人都爱着她。

秋华一直在蓬安当地上学,去南充特殊学校学习家政服务前,父亲提前去南充贷款买了套二手房,方便母亲到南充陪她上学。赵海英告诉孙子和孙女:“你们的幺幺(秋华)是来自外星球的人,不懂我们的语言,我们都要照顾她。”

“我从来没把她当残疾孩子,我要用心去抚养她。”赵海英已教会女儿洗衣、做饭、炒菜。她让女儿一定要学会感恩,因为她们得到过太多人的帮助。有时,秋华在街上遇到乞讨的人,会毫不吝啬地拿出身上所有零花钱……

赵海英觉得,“变脸”改变了女儿原本可预见的人生轨迹,让女儿获得重生,女儿的精气神变了,更阳光了,知道爱美了,有时会给人一种“她似乎跟正常孩子没什么区别”的“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海英监督女儿秋华练习“吐火”

这学期,赵海英替女儿申请休学,秋华每天按照“师父妈妈”布置的任务练习“吐火”。林春说,“吐火”是一项危险系数很高的表演,但秋华能跟上自己的节奏,她希望“吐火”将来也能在秋华身上“点亮”奇迹。

秋华的梦想是有一天站上北京的舞台,赵海英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梦想”。她差点忘了,多年前,女儿站上舞台表演变脸也是曾是她“天大的梦想”。

红星新闻记者 王超 摄影报道

编辑 郭庄 责编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