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问答,我们给大家精选了关于外星人的问题。

本期问题

Q:科幻作品中有哪些很有颠覆性的外星人形象?

于苏斯:弗雷德里克·布朗的短篇《竞技场》里描写了一个外星人,总的来说,祂是个球。

它看上去没有腿也没有手臂,就他能看到的而言,它甚至没有脸。它滚过沙地,像一滴迅速流动的水银……卡森没有在它身上找到感觉器官的迹象,没有眼睛、耳朵,甚至连嘴也没有……卡森推测,它的移动是依靠体内重心的转移完成的,但是他无法想象是怎么做到的。

小说中还提到外星人自带能量场,面对它时,“一股令人作呕的憎恶感以某种无法理解的方式涌来”。这种生物和Dalek有点相似,是纯粹的邪恶、憎恨、怨毒的具象化。

弗诺·文奇《深渊上的火》刻画的“爪族”,长得像一群小狗狗。对于这个物种来说,个体还是群体是很难区分的。通常5-10个个体构成一个群体生命,每个个体没有独立的智能,通过头部鼓膜振动沟通思维,实现群体智慧能力。对于群体生命来说,每一个个体相当于它的一个器官,是可以更换的。因为战争等原因,每个群体生命经常会失去自己的某个个体,或者夺取新的个体,新个体会经历一个混乱的过程,甚至可能导致排斥,引起群体解散。

《漫游太空2001》中,发展至近乎神级文明的外星人直接抛弃了”形象“,意识独立于肉体存在,成为虚无缥缈的一团。

无客在《滚石》中,刻画了一种石头文明。他们是哲学家,在茫茫宇宙中探索着生命的意义。

当我们说外星“人”的时候,基本上是在认定,这个词所指代的外星智慧生命和我们人类有某些共通之处。因为人是无法想象自己从没见过的事物的,在这一点上,即使是科幻作家的想象力也有限。在绝大多数科幻作品中,外星生物都有现实生活中的生物作为原型,而外星智慧生命则几乎都逃不掉“类人”,有脑袋、五官、肢体(不管有几个)……尽管碳基仍然是目前唯一已被证明存在、且科学界所公认的最有可能的生命形态,但真正的外星生物,也很有可能是彻底颠覆我们的认知,完全不可名状的存在——咦,不可名状?

最后放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外星人来骗个三连,他的颠覆性主要在于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为什么科幻小说中,经常设定外星人的文明比人类高级?有没有那种写人类的文明高于外星人,甚至干脆人类真的就是宇宙中唯一文明的小说?

于苏斯:这是非常现实的考虑。人类存在不过几百万年,真正拥有“文明”则只有五六千年,以宇宙的尺度来看只能算新生婴儿;宇宙中比地球历史古老、适合生命演化(光是人类已发现的类地行星就有很多了,何况外星文明不一定非得在类地环境中才能生存呢)的星球浩如烟海,这些星球上如果存在文明,必定比人类文明古老得多,那么就可以合理想象也发达得多。

如果外星人主动来接触人类,说明:1.他们至少具备恒星际航行能力;2. 他们的技术达到了能发现外星文明存在的水平。而这两点都是人类至今做不到的。不过在很多第一次接触类科幻小说中,如果双方是在太空中偶然碰上了,设定可能就会是势均力敌了。

写人类文明高于外星人的作品也有不少:

拉里·尼文《上帝眼中的微尘》: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写人类碾压外星人的小说,按照惯性思维,本来以为这个已经剧透光了的标题是指人类遇到了神级文明,结果读到最后发现原来人类是上帝,外星人才是——小说里他们的母星叫微尘星——真·微尘。

斯特鲁格斯特兄弟《作神难》: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通常译为《上帝难为》(发现没,在比喻“特别厉害”这方面,人类的词汇也很匮乏)。讲述了一群来自地球的科学研究人员被送往到某个文明进化到类似地球欧洲中世纪的星球,去引导那个社会的文明发展进程,他们不得使用暴力,不得强行干预,只能引导的故事。

哈里·托特多夫《异星歧途》:外星人除了拥有超空间引擎之外,基本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水平,被地球人吊着打。这篇小说非常幽默,设定惊艳,入门必读。

至于人类是宇宙中唯一文明的可能性,这就是一直在为人争论不休的费米悖论了。推荐未末的短篇《宇宙之瞳》:主人公从宇宙航行回到地球,发现人类已经从实体世界消亡,迁移到了虚拟世界。控制地球的人工智能希望他也去虚拟世界,但是主人公不断提出跟人工智能打赌,赌是否人类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宇宙已经不值得探索。人工智能为了证明这一点,用一万年时间开始搜索宇宙,而主人公则进行冬眠,等待赴与人工智能最后的赌约。这篇文章苍凉悲壮,意蕴非常宏大。

Q:外星人是不是有可能和我们的形态完全不同,比如说不呼吸氧气,而是呼吸甲烷?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根据水、大气这些条件来寻找外星生命呢?

哆啦测星者:生命需要满足一些最为基本的准则——比如必须“不是死的”,也就是说生命需要能通过各种方式控制自身的熵增。

确实有观点认为,能够复杂到足以自发减少自身熵增的生命,其化学组成必须是碳基——他们认为只有碳基才能构建复杂的有机物。但是也有的观点不认同此种看法。具体来说,外星生命是不是有可能不喝水而是喝液态氮,不呼吸氧气而是呼吸甲烷——这些都完全没有定论的。

现在的外星探测计划,之所以对类似地球的地区更感兴趣,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一点:我们不知道其他条件下是否有可能孕育生命。但是我们知道类似地球的条件肯定是有可能孕育生命的。

而且,找到和我们更为相似的外星生命,也许会更方便交流。

来源 不存在科幻

转载 高校科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