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一位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留下浓墨重笔的诗人,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引领了诗坛的新风潮,营造了一座新的高峰。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尊称为文坛大师的人物,却在高考的数学科目上交了白卷,作文也仅仅写下了三行、共计28个字的简短篇章。

这样的表现,在常人看来,似乎注定了他与大学无缘。谁知校长在反复研读后竟然决定破格录取他。

这个人究竟是谁呢?又写下了怎样的文字打动了校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是诗的土壤

臧克家出生于1905年的山东潍坊,是一个封建的小地主家庭。他的父亲和祖父非常好诗,幼时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幼便沉浸在浓厚的诗词氛围中。

而真正点燃他文学之火的,最大的启蒙老师却是臧家那位未曾受过教育的一个佃户---六机匠。

六机匠虽未曾踏足学堂,但他口中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每一个情节都仿佛跃然纸上,语言的魅力让幼小的臧克家产生文学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族的没落,让臧克家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刻体验,那些因贫穷的生活和落后的思想所带来的凄惨命运,让他的心中无尽感慨。

特别是当他看到六机匠因一点小事就被祖父赶出了家门,望着自己曾经的启蒙老师,这个任劳任怨、为臧家默默付出的农民落寞离去的背影,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六机匠的才华,他的语言魅力,却被困在“贫困”这两个字上,被束缚在这小小的村庄里,结束了他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幕,让幼小的臧克家对地主阶级产生了深深的憎恨,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追求文学、改变命运的决心。

臧克家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那是一个新旧交替、风云激荡的时代。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臧克家的思想也在这场运动中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当他听到那些革命家慷慨激昂的爱国演讲,内心被深深地震撼。特别是当听到日军的残暴行径和叛徒的卖国求荣时,他义愤填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这场爱国主义的热潮中。那一刻,他的心与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紧密相连,共同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1923年,臧克家踏入了中学校园,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年代。臧克家对军阀的残酷镇压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感。

他们越是镇压,革命的烈火就越会燃烧得更加旺盛。幸运的是,他所在的学校开放而包容,为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他与同学们共同创建了书报社,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学诗集,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启迪。

1927年,臧克家走进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始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军校之旅。

在那里,严苛的军事训练成为他锻炼意志、提升自我的熔炉。每一个日夜,他都在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让自己的身心在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强。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未知与变数。随着“四一二”政变的爆发,臧克家所在的学校和学兵团被整合为中央独立师,他们临危受命,奔赴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亲身感受着生死之间的较量。战场上,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真正战士的样子。

他们不惧生死,奋勇向前,每一次冲锋陷阵,每一次殊死搏斗,都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战士的责任与担当。

这场战斗让臧克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洗礼,这场战场初体验,不仅让他对生死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也给他的人生道路增添了许多惊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卷考生”破格录取

高考,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人生旅途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1930年,臧克家也迎来了他的高考时刻。

然而,由于他先前投身于武汉的革命斗争,致使他几乎没有时间去学习数学,这导致他在数学这一科目上遭遇了零分的尴尬境地,试卷上一片空白。

而在作文部分,臧克家却以三行28个字简短而深刻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独到感悟: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这种表现,对于其他大多数人来说,肯定是与大学失之交臂了。然而,幸运的是,臧克家遇到了他的“伯乐”——校长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在仔细审阅了臧克家的作文后,深受其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所打动。

他看到了臧克家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也感受到了他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不甘与悲痛。因此,闻一多先生决定破格录取臧克家,并给予了他最高分——98分。

这三句简短的杂谈,不仅是臧克家对生活百味的深刻感悟,更是他在大革命失败后内心不甘与悲痛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位独具慧眼的伯乐,在这短短的三句杂谈中发现了臧克家的才华与潜力,读出了他内心的声音。

在臧克家的文学道路上,闻一多无疑是他最重要的恩师与领路人。

当他顺利考入国立青岛大学后,他深深地沉浸在闻一多诗集的研读之中,那些文字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闻一多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底层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与同情,他试图通过文字,传递出那些无声者的呐喊与呼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他遇到创作上的困惑,无论是如何构造句子,还是如何描绘场景,他都会虚心向闻一多请教。

而闻一多也总是耐心地给予他指导,帮助他解决疑惑。在闻一多的引领下,臧克家的创作热情愈发高涨,他不断地尝试新的写作方式,力求让自己的诗歌更加生动、深刻。

完成每一首诗作后,他都会第一时间找闻一多讨论,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两人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师生关系,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臧克家而言,诗不仅是他人生道路上的唯一追求,更是他表达情感、记录生活的重要方式。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生活场景,那些穷困潦倒的底层人民,那些贪婪丑恶的地主官僚,都被他巧妙地融入其中。

纸张成了他的战场,笔杆变成了他的武器,他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思考,都化作了一首首深情的诗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的横空出世,瞬间照亮了文坛的天空,这部诗集凝聚了臧克家深厚的情感与才华,每一首诗都如同烙印般深刻,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前辈们对这部诗集的评价极高,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展现了臧克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先后创作了《难民》、《罪恶的黑手》等诗篇。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将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的悲惨遭遇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对罪恶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中的臧克家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打破了宁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之形成,全国上下共同抵御入侵。

在这一历史关头,臧克家毫不犹豫地选择投身战场,与同胞们并肩作战。台儿庄战役爆发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前线进行采访,用文字记录下了那些英勇抗敌的瞬间。

《津浦北线血战记》便是他这一时期的力作,他以独特的笔触,生动描绘了战场上的惨烈与英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置身销烟的战场,感受到那种生死与共、血战到底的豪情。

同时,臧克家的《从军行》也是抗战时期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这部作品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战场的真实面貌,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在保卫家园的战斗中所表现出的顽强与坚毅。

无论是前线将士的英勇奋战,还是后方民众的坚定支持,都被他一一记录下来,成为永恒的历史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解放战争的硝烟弥漫之际,臧克家挺身而出,多次发起并参与了“呼吁停战、实现和平”等一系列正义活动。

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因此致力于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为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

同时,他还以犀利的笔触撰写了大量批判和讽刺政治腐败的文章,揭露了那些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的丑恶行径。

新中国成立后,臧克家并没有因岁月的流转而停止创作的步伐。他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不断耕耘在文学这片沃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前前后后写了许多文章,这些作品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语言优美、表达生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臧克家的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责任与担当。他用文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也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精神标杆。

结语

臧克家,这位杰出的文学家与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带给我们的启示,不仅在于他的文学成就,更在于他那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他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真相。

臧克家用他的创作告诉我们,文学是反映生活、揭示社会的重要工具。

他通过诗歌和文章,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批判了政治腐败,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臧克家的创作之路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但他从未放弃过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都坚守着自己的文学信念,不断创作,不断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对文学的执着与坚守,启示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与挫折,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追求与梦想。

而文学的力量是无穷的,他的作品不仅唤醒了人们的良知与正义感,还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奋斗、去拼搏。这种文学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的坚定信念、执着精神以及文学的力量,都是我们今天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让我们一起在文学的道路上,追寻臧克家的足迹,传承他的精神,为我国的文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