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控江路上曾有一家凤凰邨

文 |王振华

TONIGHT

夜读

五十年前,在控江路宁国北路(现名黄兴路)口,杨浦区文化馆的对面,有一家规模不小的饭店,名字叫凤凰邨

那时候,普通人家基本都在家自己做饭,或者在单位吃食堂,很少有外出下馆子的,外面的餐饮店也不多,不像现在,遍地是饭店,还让大家患上了选择困难症。当时,特别是控江路、宁国北路一带,都是新建的工人新村,饭店更是难觅,凤凰邨便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大饭店了。

凤凰邨饭店并不是老字号,而是一家开在新建工人新村住宅楼下的大众化饭店。进得饭店门来,顺着左手首先看见的是始终热气缭绕的锅贴操作间,大大的平底锅贴煎锅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每个进来的顾客。每当一锅锅贴煎好,师傅便移开锅盖,在香气四溢中用锅铲当当当地敲着锅沿,大声吆喝道“锅贴好了”,顿时整个店堂内弥漫着香味。

凤凰邨饭店虽然没有历史渊源,走的也是为工农兵服务的大众化路线,但饭店经营得并不马虎,虽然没有标榜属于什么帮,也没有什么当家菜、招牌菜之类,但这家饭店做的菜口味并不差,至少是在那个年代里,我所能吃到最好的美味了。

那时,我家住在离凤凰邨饭店不远的凤城新村。凤凰邨的旁边,是一家邮局,还有一家不大的新华书店。我小时候,母亲经常领着我到邮局办业务,或者去新华书店买书。我一进书店,看到琳琅满目的图书就扯不动腿,捧起书一看就是半天。有时正好到了饭点,我也嚷嚷着馋了,母亲就会带我到隔壁的凤凰邨,叫上两碗馄饨二两锅贴,偶尔家里来了客人,又正好没有备菜,也会请客人到凤凰邨招待一下。一来二去,我便与凤凰邨饭店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永远记住了这家饭店的美味。

记得那时店里的肉丝豆腐羹、黄豆骨头汤都是8分钱,用直径超过20厘米的大碗盛着,肉丝豆腐羹中大块豆腐中密密麻麻排列着肉丝,黄豆骨头汤中铺着满满的酥烂黄豆,大个头的骨头立在上头,汤水十分浓厚,咕噜咕噜冒着热气,让人食欲大开,配上三两饭,一角多钱就能汤足饭饱。

当然,凤凰邨也有一些相对贵些的菜,比如划水、鱼块之类,但是一般顾客点得不多。

炒肉片、炒猪肝等都是3角7分一盘,虽然除了肉片、猪肝之外,配料经常只是大白菜梗子,但炒得油水十足,肉嫩不老,吃完盘中菜后,将剩下的汤汁拌进饭里,真的妙不可言,对当时正需要油水的人们,这的确可称得上是美味佳肴了。

面点方面,阳春面8分钱一碗,小馄饨1角一碗,鲜肉锅贴1角2分四个。特别是那个鲜肉锅贴,面韧底脆,肉馅不放一点酱油,盛到盘中滋滋作响,咬到嘴里汤汁四溢,鲜美无比。

说起来,我爱吃锅贴生煎的习惯大约就是那时养成的,可以说凤凰邨锅贴带给我的美味体验,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

若干年后,我依然无法忘怀这种感受,以致一直在寻找同样味道的锅贴。有一次,在一个摊子上看到了与凤凰邨很相似的锅贴,馅子也是那种不放酱油的,尝了之后不能说不好吃,但是就是吃不出当年的那种味道。之后,我又把视线投向了外地,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当地如有锅贴那是必尝的。近年来网购风行以后,我频频网购苏州、杭州等地半成品锅贴,甚至网购过南京的。但是说实话,尽管如此,都再也没有吃到过凤凰邨同样美味的锅贴了。

如今,凤凰邨饭店已经不存在了,但它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留给我的美好记忆永远存在。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王振华

编辑:顾金华

诵读:许安宁(上海理工大学)

视觉/封面:邱丽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