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得联系背景。千里挺进大别山,标志着外线作战的开始,是当之无愧的转折点。

人们往往只关注军事问题,但其实忽略了一件重要事情:再不打出去,内线就要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来说,当时的战场形势如下:

1.延安被攻占,彭德怀将军率领2万人在陕北艰难腾挪,连毛泽东都为了大局在陕北与敌人周旋。

2.东北战场还在继续,东北野战军需要时间发展。

3.华东野战军被压缩在沂蒙山区,面临几十万大军的围堵。

4.李先念的中原部队也被拖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单纯是军事问题,那影响并不大。然而,致命的是蒋介石对根据地的破坏:一方面压缩共产党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通过还乡团破坏农村基础,再加上苛捐杂税,压榨农村资源。这些山村地带是共产党的生长基石、后勤和兵源,蒋介石的策略是彻底削弱对手。

历史上的中央苏区也曾面临类似局面,苏区的存在主要依靠老百姓的自发帮助,如情报、后勤支援、走私医药和食品、补充兵员等。正是靠着朱德和毛泽东的领导,苏区才能挺过重重困难。

但是,当全面视野超出军事范畴,看到大局时,我们会发现一些领导者确实有远见。加上国际派的不当干预,中央苏区的崩溃加速了。

1947年,类似的全面进攻再次上演,策略是极限压缩和破坏根据地,特别是针对几个野战集团的策略,这让局势更为严峻。

有人可能会说可以采取游击战术。实际上,这是不可行的。以上党战役为例,刘邓大军虽在本地有12万大军,但分散在各地,短时间内只能集结2-3万人,且装备落后。

上党战役虽胜,但教训深刻:未来的作战,要求共产党为了战略目标主动进攻大城市或防守根据地,必须将部队集结进行正规化建设,转变从小股游击队到大规模正规军的作战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毛泽东在《论游击战》中所说,游击战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特殊条件下的作战方式,最终必须向正规化作战转变。

因此,蒋介石的策略深得其害,直接针对我方几个军事集团。毛泽东深知苏区崩溃的影响,决不能让蒋介石继续破坏我军的生存土壤,必须出击,消灭蒋介石。

在当时的情况下,西北野战军和东野野战军都无暇顾及,华东野战军正受围困,中原部队实力已残,华北部队也不够强大,只有刘邓大军有这个实力。此外,无后方作战对指挥官的政治素养要求极高,意味着没有群众基础、后勤和兵员补给,部队可能会独自前进,没有任何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大别山标志着外线作战的开始,共产党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