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相聚,喜欢谈论日子过得怎么样;微信平台上,每天此类话题也不少。有人也常说“人生如戏”这句话,其实,不要轻易地把人生与戏剧混为一谈。

人生不止是一种如戏剧的审美对象,因为它不止是表演或观看,而同时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遭遇。

这种遭遇,不管是否包含了“戏剧冲突”,其效果都必定会超出“戏剧”审美范围。例如,痛失亲友的人,也许能在片刻间因感于人世无常,而“升华”至某种审美境界,产生出某种类似悲剧的感怀,但他绝无可能始终停留于“哀而不伤”。

哀有时候可以是美的,伤就很难说了。伤痛如果是真实的(不是在表演),呻吟就不可能有美感。因为真实的痛苦过于尖锐,阻碍了审美活动的进行。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奇怪而又有趣的现象:能制造出某种美学效果的,倒往往是“无病呻吟”。

如果那演员把他的无病呻吟,从台上带到了台下,带到了日常生活,恐怕就只会招人厌烦。不过也存在一种“剧场效应”的有趣现象:有人能在生活中造一个“剧场”(通常是一个文化人的小圈子),“剧场”内有表演、有观看,无病呻吟者在此“小圈子”里也能唤起临时“美感”。当然,这类的无病呻吟(为功利)一旦被带出剧场,同样不可能博得欣赏。

莎士比亚说得好:“如果没有人欣赏,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但是,生活却不是纯粹为了供人观赏而进行的表演。在表演与观看之外,真正的生活是真实。如其不然,我们早就被大大小小的无病呻吟者,笼罩于美的光彩中,不知人世间有忧烦与伤痛,也不知人世间有劳作与生计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