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经与一个东欧小国关系十分亲密,每年都对其提供高达几十亿的援助。这种援助直到1978年才停止,金额累计至少高达百亿。然而,到了80年代,中阿两国关系却急转直下,2009年阿尔巴尼亚更是加入了“北约”,投入了美国的怀抱。阿尔巴尼亚如此背信弃义,不禁让人视其为“白眼狼”,但是我国过去的钱并没有白花,相反可以说是花得很值,这又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看来,阿尔巴尼亚在我国人民眼中的存在感并不高,但在不少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这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国家。上世纪60、70年代,是中阿两国关系的蜜月期,我国举全国之力支援阿尔巴尼亚,而阿尔巴尼亚也投桃报李,在国际上不遗余力地为我国呐喊助威,甚至不惜同时得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不过,在60年代之前,中阿关系其实非常普通,是什么促成了两国的深入交往呢?

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小国,在国际上人微言轻,只好到处找靠山,最终抱上了苏联的大腿。当时美苏“冷战”即将拉开帷幕,为了和美国对抗,苏联到处收“小弟”,自然就把阿尔巴尼亚纳入麾下。投靠苏联后,阿尔巴尼亚得到了“老大哥”的大力支持,成为了“华约”的一员。

对于苏联的援助和提携,阿尔巴尼亚十分感激,十分推崇苏联和斯大林,不仅照搬了“斯大林模式”,还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风潮,称他为“尊敬的父亲”,到处都挂着斯大林的画像。

然而,到了50年代,赫鲁晓夫上位后开始全盘否定斯大林的一切,这引起了阿尔巴尼亚的不满和质疑,对苏联就没有以前那么亲近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国家和苏联的关系也开始变得微妙,那就是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间推移,我国实力在不断增强,并且在意识形态方面和赫鲁晓夫的政见发生了分歧。苏联对此十分不满,因为之前苏联一直觉得我国是它的追随者,如今中国实力增强,苏联感到了一定的威胁,于是开始打压我国。

1960年对于中苏和中阿关系都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的6月5日,世界工联理事会第11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我国第一次当东道主,对此十分重视,精心准备了一切。5日晚上,我国邀请各国工会共产党人赴晚宴,本来应该是宾主尽欢的局面,却被人搅了局,苏联代表与我方代表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会议是第一次在北京举办,苏联人却如此不给面子,公开反对我方的一些意见,显然是故意的。更过分的是,事后赫鲁晓夫认为我国在进行“反对苏共的分裂活动”,一个大帽子扣过来让我们有口难辩。

这还不算完,仅仅半个月后苏联又开始针对我国“搞事情”。6月24日,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在布加勒斯特举行,北京市长彭真率代表团参加。然而,在这场会议上,中方代表却遭到了苏联的“围猎”。

在苏联的刻意安排下,我方代表团抵达布加勒斯特后完全是两眼一抹黑的状态,接触不到其他国家的代表,相对于被“孤立”了。

正式会议开始后,赫鲁晓夫公开批评我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而且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大哥”,我国相对来说弱势一些,大多数参加会议的代表都选择站在了苏联那边,显得我国尤其孤立无援。

就在这种情况下,令人意外的是,阿尔巴尼亚挺身而出,公开表态支持我国。赫鲁晓夫见状非常生气,大声斥责阿方代表。对此阿尔巴尼亚毫不在意,并且在会议结束后对我国驻阿代办表示,阿尔巴尼亚将全力支持中国。

阿尔巴尼亚确实是说到做到,在之后的多次共运会议中,阿尔巴尼亚始终和我国立场保持一致,默默支持我国,然而此举也彻底惹恼了赫鲁晓夫,导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合同,撤销了一切支持,后来更是和阿尔巴尼亚彻底断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阿尔巴尼亚是在如此艰难的时候力挺我国,因此当苏联撤走一切援助后,我国立刻接手,接替苏联继续对阿尔巴尼亚提供帮助。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正处于十分困难的时期,却还是勒紧裤腰带全力支持阿尔巴尼亚。

1960年9月底,阿尔巴尼亚派代表团来北京,参加我国建国11周年的国庆活动。这一次,我方破格接待了对方,两位副总理和400名群众在机场迎接阿方代表,周总理则亲自设宴款待对方领导人。到了国庆仪式举行的时候,阿方代表更是被特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一起观看焰火和歌舞表演。

别看阿尔巴尼亚位于欧洲,但它实在是太穷了,而且很落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就连牙膏、火柴这种随处可见的商品都造不出来。我国当时也很困难,但是比阿尔巴尼亚还是要强得多。阿尔巴尼亚得罪苏联后,苏联撤走一切支持,导致阿尔巴尼亚整个国家差点停摆,幸好我国及时出手。1960年冬天,一艘万吨船只从中国广东出发,满载着粮食和货物开往阿尔巴尼亚,从这一年算起,我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持续了近20年。

我国对于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我国不仅接手了苏联遗留的项目和阿尔巴尼亚的第4个“五年计划”,还包括军事和经济上的援助,比如阿尔巴尼亚滞销的货,我国都以高价照单全收;各种新式武器,我们自己的军队都没条件全部配齐,也要先拿出一部分送给阿尔巴尼亚……保守估计,我国十几年来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至少价值百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我国的援助跟回报是否对等呢?表面上看,当然是不对等的。阿尔巴尼亚是一个贫弱小国,经济凋敝,军事也拿不出手,根本无法对我国提供帮助,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十几年来,如果从实际的利益来看,我国是一点好处都没从阿尔巴尼亚那里得到,就连毛主席都曾叹息道:“它各方面都不行。工业、农业生产都不好,中央的领导人也不团结。”

从表面上来看,我国简直是“冤大头”,但是为何现在说这笔钱没白花,而且花得很值呢?因为在我国的大力援助下,阿尔巴尼亚成了我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一面“旗帜”。

首先,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中阿关系让他们看到了站队美苏之外的另一条路。我国和阿尔巴尼亚相比,称得上是大国、强国,但是中阿交好后,我国并没有恃强凌弱,也没有因为援助就盛气凌人,而是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和阿尔巴尼亚相处。大家都是主权国家,就算是找靠山,也不想天天被大国欺负,而我国显然和美苏不一样,因此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和我国交好。

其次,阿尔巴尼亚让很多小国意识到,即使离开苏联或者美国的支持,和中国通过正常的外交来往,也能维持比较好的生活。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中有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对苏联感到不满,而这些国家后来纷纷选择支持我国。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阿尔巴尼亚带头在国际上支持我国,可以说我国回归联合国一事中,阿尔巴尼亚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1965年,阿尔巴尼亚带头发起“迎还中华人民共和国、驱逐台湾代表案”行动,这是冲击美国在联合国只手遮天局面的第一步。在这之后,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从中作梗,但阿尔巴尼亚始终没有放弃,一直旗帜鲜明地支持我国。经过中阿两国10年的努力,从最初的只有36个国家支持,到后来76个国家支持,1971年我国终于得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实际上,在70年代初中美关系“破冰”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事情就已经十拿九稳了,只不过按照美国的想法,中国要在美国的“默许”下才能进入联合国,因此当年基辛格访华时才会说“你们还要再等几年”这句话。然而,美国却没想到,阿尔巴尼亚等第三世界国家竟然合力把中国送进了联合国,打乱了美国的算盘,也避免了中国陷入手受制于美国的尴尬局面。

这么一盘点,发现阿尔巴尼亚确实也为我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那么为何后来阿尔巴尼亚转投美国怀抱了呢?这一切都是因为阿尔巴尼亚太贪婪了。

我们前面说,我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其实是不对等的,甚至可以说是超负荷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国当时需要用这些利益换取小国的支持。但是这种援助肯定是不可能一直进行的,就像父母养育孩子一样,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放手。然而,阿尔巴尼亚多年来一直不劳而获,习惯了我国的援助。曾出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的耿飚在回忆录中写道:“在阿方领导人看来,向中国伸手要援助,似乎理所当然。”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甚至说过“你们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这样的话。

而且,阿尔巴尼亚对于我国援助的物资等毫不珍惜:大批建筑钢材全部拿来修建个人崇拜的雕像;价值上百万的昂贵精密仪器,我们自己都不舍得用,他们却不好好保管;我们援助的化肥,被乱七八糟地堆在地里,任凭日晒雨淋;那些先进的武器,他们一转手就低价卖给了其他国家,之后还继续向中国请求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阿尔巴尼亚已经毫无感恩之心,而且进入70年代后,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许多国家的关系都“破冰”好转,这让阿尔巴尼亚深感嫉妒,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叛”,尤其是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后,阿尔巴尼亚更是大为恼怒,指责我们是“修正主义”。

1978年,我国停止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从1960年开始我国援助了近20年,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但是阿尔巴尼亚却恩将仇报。不久后就表示我国是“主要敌人”,开始全面反华。

到了90年代,阿尔巴尼亚更是倒向了美国。然而,这个毫无用处的“小弟”在美国眼里却是可有可无,根本没有费心搭理它。后来阿尔巴尼亚爆发了经济危机,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再加上政府不作为,直接让昔日的“山鹰之国”沦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如今,阿尔巴尼亚虽然是“北约”的一员,日子却并没有好过多少,依然贫穷,想要加入欧盟也不被接纳,这一切这只能说是阿尔巴尼亚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