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进银行的4840万元巨款竟全都不翼而飞了!

这样一件离谱的事就发生在广西南宁的任先生身上。

当任先生焦急地询问原因时,本应负责的银行竟声称:与他们无关,谁取的问谁去!

所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究竟是谁取取走了任先生的千万巨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要从任先生着急用钱,到银行取钱开始说。

那是2019年的一个普通日子,任先生来到银行办理取款业务,他手里拿着7张存单,想要支取此前存入的4840万元资金。

可谁曾想,当柜员核对存单后,竟然面无表情地告知他:“您的存单全是假的,账户上已经没钱了。”

“怎么可能?这明明就是你们银行的存单,上面还有印章和经办人签名呢!”任先生当场不敢置信,觉得一定是柜员弄错了。

可就算请来了银行经理,结果也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理毫不客气地回绝道:”很抱歉先生,您的存单存在问题,目前账户上已经没钱了,我们无法为您办理取款业务。”

任先生自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他近5000万的存款就这样不翼而飞了?而且银行的态度如此生硬,根本不作任何解释,这怎么可能?

眼看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当着其他客户的面,银行经理直接公开推卸责任:“您的钱早已被取出,现在账上余额为零,这与我们银行无关。钱都不在账上了,我们也没办法给您取款,谁取走的您找谁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句“与我们无关”宛如当头棒喝,任先生顿时愣在当场,作为寄予厚望的金融机构,竟如此逃避责任,这让他无比质疑和失望。

是啊,任先生的钱明明是存入了银行,怎么可能说与银行无关?身为银行内部人员,难道就一点监管责任都没有吗?

此时的银行大堂已经被任先生的质疑声搅得不太平,不少其他客户也纷纷投来质疑的目光。毕竟,如果连银行都如此推卸存款安全,那普通百姓的血汗钱该往哪里放才能安心呢?

眼见事态无法解决,任先生只能选择报警寻求警方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任先生的陈述,警方了解到他在这家银行前后陆续存入七笔存款,最大的一笔高达一千万,最低的也有两百多万,这七笔存款共计4800多万元。

当时存钱时,一切手续都很正常,存单也是银行正规开具并加了公章,但谁料等他准备取钱时,却发现账户里空空如也。

接手案件的警方经过初步调查,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线索:任先生的巨款只在银行账户上停留了短短一个小时,就被人转移走了!

谁能对庞大的银行系统做这种“小动作”?答案似乎已呼之欲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方继而调取了银行监控录像,结果显示,负责转账操作的正是当初跟任先生打过交道的银行业务经理梁某某。

原来早在任先生还未存钱时,他就跟银行的梁经理认识并结下了的交情,当时梁经理以银行高管的身份,向任先生夸大其词地介绍了一种“内部理财产品”。

梁经理声称,这种理财产品利息极高,远高于普通存款,而且资金安全有保障,但门槛也很高,一次性需要存入1000万元以上。

任先生一听到有这么个“捷径”可以迅速赚钱,当即就受骗上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梁经理的诱导下,任先生当即存入1000万元购买了所谓的“内部理财产品”。
梁经理看准了任先生的贪婪心理,主动出击极力推销,还动用了各种手段博取信任,比如让任先生在银行营业大厅亲眼目睹很多人对他恭敬有加等。

就这样,任先生逐步被蛊惑,不仅自己全款了1000万元,还拉上亲朋好友,最终总计存入了4840万巨款。

原本是想通过这条“捷径”赚个大钱,但任先生却没料到梁经理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梁经理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替任先生办理什么“内部理财”业务,相反,她才是真正的“内鬼”,早已暗中与银行内部的时某某勾结,两人通过违规操作把资金给掏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给的任先生那七张存单,实际上是两人事先伪造的,还使用了银行真实印章的,假存单也看起来确实像那么回事儿,让人防不胜防。

警方调查发现,这起骗案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两人精心策划蓄谋已久的犯罪预谋。

骗局的关键,就在于梁经理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内部人士”身份。

这让她轻松拿到了任先生各种个人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银行卡等,同时也轻而易举地骗取了对方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11月,这起骗案尘埃落定。

法院判决,主犯梁某因伪造单据、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320万元;时某作为从犯,获刑15年,并被罚款28万元。

让人遗憾的是,尽管这两名内鬼骗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任先生存入的4840万巨资已所剩无几,根本无法通过被判的罚金得到彻底弥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起震惊银行业的诈骗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表面看是梁某和时某两个“内鬼”的犯罪行为,但更深层次上,则反映出银行内控的漏洞,存在严重的监管缺失。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向来应该是社会公众高度信任的场所。

然而一旦出现内部人员被蛀虫蚕食道德底线,滥用职权违法违纪,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直接导致普通老百姓受骗上当。

眨眼间巨额资金“不翼而飞”,这种事谁也无法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普通大众,也要增强风险意识和谨慎理念,对所谓“高收益”的投资项目,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切不可轻易被所谓的“权威”和诱人的“利润”迷失理智。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只要是高收益,背后就必定伴随着高风险,没有这种认知,就很容易落入贪婪陷阱中上当受骗。

看看这起震惊银行业的内鬼骗案,任先生等受害者就是缺乏这种风险意识而为骗子所利用的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先生听信了所谓“内部理财产品”的鬼话,完全是被虚高的利润所诱惑,从而过于轻信了银行内部人士梁经理的说辞,最终酿成重大损失。

如果从一开始就认清了暴利背后的风险,也许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了。

总之,这起骗案给银行业敲响了警钟,体现出银行内控和监管的严重漏洞。

与此同时,也警示广大公众要提高风险意识,理性看待所谓“高收益”投资,切不可贪图暴利而失去理智,落入骗子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