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大陆远眺英伦三岛,最显眼的景观便是多佛白崖,这片长达5公里的白色悬崖,最高点达110米,是自白垩纪开始,海洋中的单细胞浮游藻类遗骸缓慢沉积到海底后形成,至今已有1亿3千万年的历史,被认为是英格兰的象征。而多佛白崖所在的海峡便是多佛尔海峡,是英吉利海峡的最窄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与法国最近的地方

多佛尔海峡又称加来海峡,位于英吉利海峡的东部,是英国法国最近的地方,海峡最窄处仅28.8米,长度在30-40公里。由于多佛尔海峡曾经是陆地,连接着大不列颠岛与欧洲大陆,后来随着冰河长期侵蚀才成为海峡,所以这里大部分水深只有24-50米之间,最深处也只有64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作为连接北海与大西洋的通道,多佛尔海峡是世界级的繁忙航运要道,西欧、北欧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海上贸易往来都要途经这里,每年途经这里的船只达13万艘以上,占到了整个英吉利海峡航运通过量的6-7成。附近有英国重要的港口多佛尔和法国港口加来和敦刻尔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错就是敦刻尔克,二战初期英法联军由于战略失误被德国包夹时,实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就发生在这里,途经的海峡正是多佛尔海峡。当时是1940年,纳粹德国集中百万大军进攻西欧,而西欧的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拥有147个师,共计300多万军队,兵力与德国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由于英法联军固守在德法边界的马奇诺防线后面,却忽视了法国与比利时之间的阿登山区,结果德军没有硬啃马奇诺防线,反而先攻陷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在英法联军背后进入法国,最终英法联军不得不一退再退到法国敦刻尔克周边的狭小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即将遭遇的灭顶之灾,英法联军果断实施撤退计划,从敦刻尔克经多佛尔海峡退入英国。 最终依靠英国动员起来了861艘各型军用、民用船只,在一周的时间里成功撤离了33.6万余人,其中英军约21.5万、法军约9万,比利时军约3.3万。另有英法联军4万余被俘,2.8万余人阵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大撤退丢弃了全部重装备,包括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士兵仅带着随身的步枪和数百挺机枪回到英国,但却为后面的诺曼底登陆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以至于有历史学家认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越海峡的英法海底隧道

如今硝烟散尽,多佛尔海峡这处英法两国最近的海峡,也成为了英伦三岛联系欧洲大陆最近的地方。于是1987年英法两国合作开凿的海底隧道开工,这条跨越多佛尔海峡,连接英国多佛港与法国加莱港的隧道工程在7年后顺利完工,进一步推动了当时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额外一提的是,多佛尔海峡遍布的白垩层为英法海底隧道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挖掘隧道的岩层。这条耗资约100亿英镑(约150亿美元)的工程,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由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使法国往返英国的单程时间仅需要35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英法海底隧道早在19世纪初的拿破仑时代就被提出过,之所以跌宕了近两百年才建成,很大程度上跟英国放弃大陆均势战略,转而拥抱推进欧洲一体化的欧共体有关。要知道英国是一个孤悬在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凭借大航海时代的港口便利获得了先发优势,而要保持这种优势,就需要合理应对来自欧洲大陆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多佛尔海峡虽然隔开了不列颠岛与欧洲大陆,但是二者之间的距离也不过区区数十公里,在航海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渡海作战并不是格外困难的事情。所以避免欧洲大陆出现唯一的强大霸主,使之永远处于旗鼓相当的地位而陷入无休止的纷争中,便可以保证英国在欧洲一直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如此便是最有利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大陆均势战略应运而生,就像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那一个国家。”这段话是对英国均势外交的最好概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早期的组建七次反法联盟以打掉拿破仑帝国的辉煌,到再联合法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猛揍沙俄,再到一战前组建英法俄三国协约对抗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以至于为了防止法国在欧洲大陆独大,又在巴黎和会上扶德抑法,再到二战前的绥靖——纵德反苏,其背后的政策逻辑无一不是在贯彻大陆均势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二战后,这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人力与经济损失,带给欧洲极大的打击,西欧诸国再也无法巩固他们原有的列强地位,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对立的超级强权控制了世界的主导权,再加上奥斯威辛集中营等大屠杀事件证明了战争与极端主义的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种种因素之下,欧洲的统一思潮不断深化,于是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迈出了联合的第一步。1965年6国又再次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这便有了欧盟的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欧洲联合的大势所趋,英国坚持了400多年的大陆均势政策再难有施展余地,于是便在1973年正式放弃均势战略,选择融入这个欧洲大家庭,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方才有了跨越多佛尔海峡的英法海底隧道。而多佛尔海峡也不再成为隔开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天堑。想到这里,维达不仅期待跨越台湾海峡的福台海底隧道也能变成现实,让天堑变通途!

上期回顾: 英吉利海峡: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英国贯彻欧陆均势战略的关键

备注:本文是《世界海峡合集》的第42章原创作品,仅为一家之言,转发请注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出处】,严禁抄袭。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