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7月,八路军枪械设计师刘贵福试制出一支造型独特的短步枪,这就是开创我军制式武器制造先河的“八一”式马步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贵福是太原兵工厂的技工出身,是抗战期间八路军兵工系统少有的技术人才。早在1939年4月,就在敌后根据地极端艰苦简陋的环境中设计制造出“无名氏”马步枪,又称“五五式”步枪或“新七九”步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根据上级首长关于步枪的论述,给了刘贵福一个艰巨的任务——设计一支适合八路军作战需求的制式步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认为:我军以游击战为主, 给养不足, 战士体力较弱, 又经常长途行军, 快速奔袭, 步枪应轻而短。步枪是近战武器, 200 米内能准确命中目标就行了,不必追求类似三八大盖的长射程。同时枪筒短了, 刺刀就要长, 免得拼刺刀时吃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也提出了要求:一是必须轻巧、先进、经济、统一标准。二是枪身要缩短,枪的重量要减轻,刺刀要加长。三是零件要能更换,瞄准精度要高。这些要求就更细更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7月,刘贵福结合了捷克式 、 38式 、 “无名式及 汉阳造等枪的优点,设计出来一支全新的步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支枪枪重仅3.36千克,比三八大盖的3.73千克要轻很多;刺刀打开状态下比三八大盖带刺刀的1.66米还要长一点。口径为7.92毫米,可以发射7.92毫米毛瑟步枪弹,这是当时中国最容易搞到的子弹。枪托由核桃木制作表面涂清漆,枪托内存放修理工具,金属部件烤蓝处理防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把枪最有特点的是他的刺刀。采用类似苏联莫辛纳甘步枪的三棱刺刀,这是因为根据地能搞到的钢材主要是破袭战抢来的铁轨,属于软钢,如果做成匕首型刺刀,硬度不够一场白刃战下来就废了。三棱结构的强度好,只需把铁轨锻成细长的三棱锥,然后铣出半圆血槽,穿刺性能极佳,不易被骨肉卡住,放血快创口难缝合致死率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刺刀不用时反贴在枪管上,拼刺时只需一甩就可迅速打开并自行固定,极短的反应时间,对争取白刃战的胜利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总、刘伯承师长、徐向前副师长、左权参谋长等中央领导对这款步枪赞不绝口,彭总当即将其命名为 “ 八一式步马枪” , 并令军工部迅速组织批量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路军军工部立即颁发统一图纸、 样枪到各厂, 命令停止制造杂牌枪, 统一改产新枪。包括黄崖洞在内的各地八路军兵工厂都投入了生产,预计年产量3000支,足以装备一个师。如果材料供应充足则可以扩产到每年9000支,可装备三个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轨是主要钢材原料,被细心地切成几段,上部做机匣,中部做枪机等零件,底部做刺刀,边角料收集起来熔化做成小零件。枪托就采用北方常见的核桃木,量大便宜结实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一些材料,根据地基本上无法制造。比如造枪机撞针,就得派专人到西安等大城市去秘密购买外国进口钢制工具,然后熔化锻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1940年8月至11月,共生产了3000余支八一式,1940年8月装备八路军,在前线广受好评不亚于缴获的日本三八式步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40年8月到1945年,八路军兵工厂共生产了近9000支“八一式马步枪”,是抗日根据地制造量最大、使用最广泛、性能最好的制式步枪,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