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的早晨,在鸟儿声中唤醒。

这里是秦岭最绿的地方之一,森林覆盖率92%以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富集。

早晨9时不到,西安市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职网格员靳磊清点完物资、检查好装备,驾驶“啄木鸟”巡查车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45岁的靳磊退伍转业后,于2019年5月进入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成为一名秦岭生态保护专职网格员。

骊山,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

“临潼辖区内的秦岭生态保护最大的特点是人与山相融相生,涉及9个街办、40个行政村、259个村民小组,人口约3.34万人,所以防火任务十分艰巨。”靳磊说,每年杏花桃花盛开时节,是骊山最热闹的时候,也是他们网格员最忙碌的时间,每天要对管辖区域进行零死角巡护,确保万无一失。

“对我们网格员来说,要一边防止明火引发森林火灾,还要防止乱搭乱建。”靳磊表示,网格员肩上责任重大,为此他们练就了“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的本领。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临潼段东西长约27公里、南北平均宽约6.5公里,保护总面积约176.73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大,怎样能让网格员的脚步更快一点?

“以前靠脚板,现在有科技。”靳磊选择一处较为平坦的路面,将巡查车停靠在路边,从车上搬下一个与行李箱相仿的黑色箱子,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取出一架专业无人机,展开机翼、装上电池、打开开关……随着一阵轰鸣声,无人机腾空而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啄木鸟’巡查车配备有无人机传输播放平台、无人机、对讲机、定位系统和研判桌,可通过实时视频传输系统,及时将巡查情况上报指挥中心,让生态保护数据实时共享、时空全覆盖。”利用无人机操作方便、高清摄录、画面实时传输等优势,靳磊快速完成了一个区域的巡查工作。

像这样的巡查,靳磊每天要进行两次,每次半小时以上。要是放在以前靠步行和车辆,每次至少需要整整一天时间。

“呼叫无人机中队飞手靳磊,请立即前往仁宗街道房岩村进行情况勘测。”在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智慧管控指挥中心,网格员杨嘉伟和同事用智能巡检平台操控高点云台对施业区进行空中巡护作业时发现疑似火情,“管控中心通过高点云台发现你所负责区域有一处疑似火情,已将精确经纬度发于你处,请立即前往!”

按照精准位置,靳磊快速指挥无人机到达指定区域上空展开鸟瞰式巡查。

今年1月9日,全市首支秦岭保护无人机中队在临潼区成立。中队配有9名无人机飞手、13架无人机,飞手们均持有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临潼区秦保区内的每个街办都拥有一架无人机。

“无人机一次巡检能够持续约30分钟,航行里程约7公里。进入春季防火期,指挥中心24小时在岗待命,如出现火情需要立刻报告。”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廉学龙说,除了高清摄像监控系统、高点烟感视频监控和9名飞手会进行日常飞行巡查外,在指挥中心的楼顶,还有一个自动“巡查卫士”,这是一架功能更强大的无人机。“我们设定好巡飞路线和巡飞时间,它会自动开启巡飞模式,任务完成后自动返航并充电。无人机搭载可见光与热成像负载搭配使用功能,能够及时发现监控区域内的火点和冒烟点,缩短森林防火巡查时间,并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2023年以来,临潼区推动信息技术与秦岭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把无人机逐步应用于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道路安全等日常巡查和监测工作中,实现无人机覆盖巡、各级林长和护林员精准巡的“人机协同、空地互补”的立体式快速应急处置和监管体系,实现了立体化、全覆盖、数字化管控。短短的几年,靳磊和同事见证了骊山保护日新月异的变化。

前不久,临潼区司法局、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共同举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周暨秦岭保护法治文化街揭牌仪式,标志着西安市首个秦岭保护法治文化街在临潼区穆寨街道正式落成。

“我们希望通过打造秦岭保护法治文化街,将法治文化、法治思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出来,使群众能够出门见法、散步学法,让法治文化更接地气,引导更多群众自觉加入到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中来。”临潼区司法局副局长杜盈盈说。

凭借着优美的生态环境,4月1日,临潼区仁宗街道2024“七彩仁宗春意浓”文化旅游桃花季游园活动启动,旨在以景为媒,通过深入推介仁宗街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和特色农副产品。

“当日线上线下共计实现帮扶消费10余万元,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仁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世军说,仁宗街道位于骊山深处,风景秀丽,最美环山路穿境而过,人祖庙历史久远,房岩村和壕栗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仁宗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仁宗村、庄王村被确定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辖区的厚重文化和秀美风光已转化为人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群众更加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记 者:王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