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宋时轮翻身证明自己

宋时轮虽然在国内被人视作有性格、有本事、欠格局,但当了兵团司令,尤其是长津湖惨痛教训之后,转变的很快,极其有担当,也有足够的本事胜利复杂而艰难的指挥。

三个阶段各有各的难处和学问。

第一阶段的学问在于,快速穿插分割,切开英、美、韩各军联系。

别看这是我军在国内的拿手绝活,用在国民党军身上屡试不爽,但在朝鲜并没那么容易,李奇微早把我军这套看家本事研究透了,为此制定了对应之策,一遇我军猛烈穿插,就有组织地后撤,后撤途中召唤空军和炮兵火力进行猛烈截击,待其撤到稳定防线,再对我进行强力反击。

与此同时,联合国军各师、旅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严防被志愿军穿插开其阵形,确保后撤时不乱,这样就可尽量减少损失,尤其是尽量避免被成建制(团、旅级以上)包围歼灭。

李奇微不是一般人,这一番改变精准掐中我军命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时轮做的怎么样呢?

一上来就以重拳锤碎了联合国军防线,三十九军、四十军联手冲破韩军第6师,并将其与美军陆战一师割裂开来。

我们写文章简简单单几句话,但对部队来说难度太大了。

1.侦察要到位。

摸清楚当面之敌是谁,是美军还是韩军,其他兵团在这方面出过不少错,以为当面之敌是韩军,结果碰到美军,因为准备不足而被大量杀伤。还要搞清楚当面之敌的位置,否则容易一拳打在空地上。更是理清楚进兵方向,朝鲜山多,如果误入山地,部队一边走一边要爬山,极易穿插不到位。

2.集中最强兵力突破。

宋时轮的安排是四十军在前,三十九军在侧后,四十军负责猛冲穿插打韩军阵线,三十九军在侧翼掩护并隔断美军陆战一师。这两个军虽然久战而疲,士兵损耗甚大,但胜在有经验,配合的好,一下子就冲进去50公里,一棍子把韩军打懵了,美军也毫无招架之力,只得连续后撤。

3.指挥通信。

就是兵团要保证联系到军,最好到师。军指要保证联系到师,最好到团。师指要严密、全程、不断线地掌握各团进攻,一有情况要保证各团聚合用力。

平心而论,九兵团在指挥通信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到位。二十军60师后续突进追击时,前卫团179团走错路爬上云岳山,意外追上美军第24师的装甲和坦克、辎重大部队,车辆几乎有一千辆,如果打好了,这将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但179团区区一个团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拦得住,只好呼叫后续梯队178团,光凭这两个步兵团也干不掉美军装甲部队,还要呼叫炮兵团。但因为通信问题,不仅炮兵没赶上来,178团也没有及时赶到。

最后,179团仅仅截住美军殿后的一个步兵营,只俘敌50余人。

马平《1007天的战争》遗憾地描述,一顿大餐,就这样吃成了一道点心。

饶是如此,宋时轮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基本发挥出九兵团兵强势大的优势,指挥控制也足称合格。

说这话的凭据是什么呢?只看九兵团看不出来,一对比就有差别了。

第一阶段三兵团和十九兵团做的怎么样呢?

十九兵团略有不如,总体筹划过于稳健,有点浅近,本该全歼英军29旅。这个旅从英国出发,中途到香港补给,出香港维多利亚港时还举行了盛大的送别仪式,如果志愿军在朝鲜将其全歼,将会是对女王陛下的一记响亮且能扇出血丝的耳光,可惜错过了。虽然杨得志指挥的比较正大,但缺点也很明显。

为什么错过了大好机会,我们在下一节杨得志篇细讲。

三兵团则陷入混乱,从兵团部到三个军,指挥的一塌糊涂,阵阵想吃大的,结果追击队形严重混乱,军与军互相构不成配合,师、团之间更不用说。最大的失误是,追击过程中没有料到美军的强大急停反击能力,部队付出重大伤亡。

尤其出乎意料的是,宋时轮、杨得志在整个战役中都打出了不少亮点,唯独王近山不仅没有达成同样的高度,还在后撤阶段遭到美军猛追,其兵团指挥部被美军飞机轰炸,王近山差点阵亡,兵团指挥部与军、师失去联系一天之久,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杨得志篇和王近山篇分别后续开专章讲述,敬请大家期待。

后续两章的大体内容是:第二篇,杨得志就一个字。第三篇,王疯子沉默了。

我们回过头来继续说宋时轮和九兵团。

上一篇内容大家可点击这里快速阅读:

(未完待续,明日7点更新第三篇。有意者可联系VX:13676349524加军史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