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歌手,只说音乐,排在大众心智空间最前面的香港音乐人当属黄沾、顾嘉辉这对老搭档,往高处说,他们是泰山北斗,往世俗一点说,他们是最佳拍档。

如果说金庸先生为华人创造了一个想象的武侠江湖,是默片,黄、顾二人则把它带到了有声电影时代。来自那个江湖的音乐,流传到香港的大街小巷,流传到大陆,流传到全世界所有的华人社区。于是,整个江湖活色生香起来。

黄、顾之外,我特别想说的是一位叫胡伟立的先生。

胡出生于香港,后辗转内地,曾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1986年又回到香港,专职配乐,曾为数千集电视剧和大量的电影配过乐。当然,那些音乐不都是原创,绝大多数是改编。但他做到了一个人的工业化,能够源源不断地输出,这也相当厉害了。

最厉害的地方是他能够把纯音乐调教出画面感来,让音乐具有故事性。不信,你闭着眼睛听他的配乐,是不是感受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雪千寻》的凄美,《温馨时刻》的浪漫,《集市》的热闹,无不如此。

还有,《九品芝麻官》里的“鸳鸯蝴蝶梦变奏”,竟然在搞笑中带出了一丝伤感。

那真是一种奇妙的视听体验。

鼎盛时期的香港娱乐产业,就是具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创造力。胡伟立先生来到香港发展事业时已近五旬,本是快要退休的年龄,谁能想到他的音乐江湖才刚刚起步?

他的才华在香港被幸福地“榨干”。

但他很少走到前台,他是众多幕后工作者中的一员,默默地定义了香港音乐江湖的背景声。

罗大佑,教父级的音乐才子。他也曾到香港发展,写了《东方之珠》等歌,他身上台湾的人文气息太重,换了一个地方,他还是他自己。他和香港音乐,互相不能驯化。他是华人世界的鲍勃·迪伦,是音乐诗人。

香港流行歌曲在粤曲的基础上,融合了大陆(早年的上海)、日本,韩国,欧美的多种元素。这种拿来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创造性并不一定要求全部原创,吸收、整合、再抹上一层港味也是一种能力。

现在我们眼界开阔了,经常能碰到日语、英语的熟悉旋律,不要奇怪,那些就是我们曾经熟悉的粤语歌曲的最初来处。

见过太多道貌岸然的唐装长者,不开口还好,一开口便恶俗逼人,这位胡伟立先生,内外兼修,在香港这样娱乐至死的繁华都会,把学院和市场、把古典和现代、把西洋和中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才配得上“白须飘飘,仙风道骨”这八个字。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